小胶质细胞激活介导细菌内毒素脂多糖和α-突触核蛋白协同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

来源 :2012北京地区神经内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_hu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多种中脑原代细胞培养体系中研究小胶质细胞激活在微毒剂量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和α-突触核蛋白(Syn)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产生协同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结论:微毒剂量的LPS和Syn从功能及形态上进行性、协同激活小胶质细胞,对DA能神经元产生进行性、协同损伤,LPS和Syn进行性、协同激活小胶质细胞贯穿于其对DA能神经元产生的进行性、协同损伤的过程中。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抗凝治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顽固性TIA的治疗中,常规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等治疗相当重要,但当病情比较顽固或在常规治疗疗效不佳时,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常伴有痴呆或脑血管病,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步态障碍与跌倒是LA患者的一项主要症状,也是老年人致残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总结了LA与老年人平衡、步态、运动及跌倒间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分析2例脑瘤卒中的临床特点,探讨了脑出血的病因,并根据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避免脑肿瘤卒中的误诊,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
目的:磁共振弥散加权(diffusion-weighted MRI imaging,DWI)上的梗死容积是否可预测颈内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还不确定。本研究的目的拟评估DWI上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IyCT Scorc(ASPECTS)对颈内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的预测作用。结论:DWI-ASPECTS作为颈内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的独
目的:静脉性脑梗死(vonous cerebral infraction,VCI)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少见病。由于VCI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深入认识VCI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改善预后。现将所诊治的2例病例报道如下,以探讨静脉性脑梗死(VCI)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结论:VCI多为静脉窦血栓形成或脑内引流静脉血栓形成所致。临床表现依其发生部位、程度及病程不
本文通过分析1例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病例,阐述了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病理表现特征,由于MSA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提示临床医生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效果不佳时,要考虑是否为多系统萎缩。
目的:采用多种中脑原代细胞培养体系,研究FeCl3(Fe3+)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选择性、进行性损伤及小胶质细胞激活与DA能神经元损伤的关系。结论:Fe3+对DA能神经元产生选择性、进行性损伤;小胶质细胞促进了Fe3+的损伤作用;Fe3+持续激活小胶质细胞,贯穿于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的过程中。
目的:在多种中脑原代细胞培养体系中,研究微毒剂量0.5ng/mL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和20nM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Syn)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协同损伤及小胶质细胞在协同损伤中的作用。结论:LPS和Syn协同激活小胶质细胞,通过多种作用方式协同损伤DA能神经元,表明PD是由内、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的:研究Fe2+激活小胶质细胞、损伤DA能神经元的潜在靶点及分子机制。结论:Fe2+引起MAPK通路信号分子,包括P38、ERK和JNK的磷酸化,导致小胶质细胞NOX2胞浆亚单位P47向胞膜转移,并与胞膜亚单位gp91结合,是Fe2+激活NOX2、产生细胞外02-、进而损伤DA能神经元的分子机制。因此,小胶质细胞NOX2是铁损伤DA能神经元的潜在靶点,抑制铁过度激活小胶质细胞NOX2及其信号通路
本文通过对一例孕妇状行走2年、四肢无力1年余的病例进行分析,介绍了中轴性肌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提出了相应的病理诊断方法,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