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C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2例新诊断的CML-CP患者,随机接受尼洛替尼(口服300~400 mg,每日2次)(尼洛替尼组)或伊马替尼(口服400 mg,每日1次)(伊马替尼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62例CML-CP患者,42例男性(67.7%),20例女性(32.3%),中位年龄46(12~69)岁,截至2014年4月31日,确诊CML的中位时间为19.5(5~39)个月。尼洛替尼组24例,其中18例男性(75%),6例女性(25%),中位年龄46.5(22~69)岁,治疗前白细胞的中位数93(13.4~353.2)×109/L,83.3%(20/24)患者染色体为t(9;22)(q34;q11);16.7%(4/24)为变异型Ph染色体。4例变异型Ph染色体异常中3例为复合性变异易位,除累及9、22号外还分别累及2、5、22号。另1例为复杂核型,涉及到的染色体改变无一定规律。伊马替尼组共38例,其中24例男性(63.2%),14例女性(36.8%),中位年龄45.5(12~69)岁,治疗前白细胞的中位数99(6.9~391.18)×109/L,97.4%(37/38)为典型Ph染色体易位,1例不典型的异位为增加了第22号染色体的衍生异位。治疗后1早期分子学反应(3个月BCR-ABLIS≤10%)在尼洛替尼组为76%,高于伊马替尼组的43.2%(P=0.061)。6个月达BCR/ABL<1%,在尼洛替尼组为31.5%,高于伊马替尼组的3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3)。12个月时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在尼洛替尼组为26.3%,低于伊马替尼组的32.4%,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7),但尼洛替尼组达MMR的中位时间明显短于伊马替尼组(14个月对34个月)。23个月达CCy R率在尼洛替尼组为54.2%,高于伊马替尼组39.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9),12个月CCy R率在尼洛替尼组为87%,高于伊马替尼组83.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84)。但达CCy R的中位时间在尼洛替尼组短于伊马替尼组(3个月对6个月)。3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多为1~2级,患者大多可耐受。尼洛替尼组谷丙转氨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伊马替尼组高。伊马替尼组低磷血症、水肿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尼洛替尼组。结论尼洛替尼治疗初诊CML-CP安全有效,比伊马替尼可以更早达到更深层次分子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