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探讨

来源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358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小针刀治疗以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探讨以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以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区组随机和单盲法分成:牵引组(对照组)40例、小针刀治疗组40例进行治疗;结果:牵引组(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21例;未愈:7例;显效率:82.5%.小针刀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20例;未愈:2例;显效率:95%.两组的显效率比较;小针刀治疗组优于牵引组.2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值的比较,显示治疗前2组的疼痛分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疼痛分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颈神经后支、肩胛背神经受卡压,小圆肌缺血受损伤的共同作用下引发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颈、肩、背上可触诊到的痛点进行小针刀松解,就可以使疼痛、肌肉痉挛、小关节错位、神经卡压的恶性循环打破,消除症状.
其他文献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候之一.传统医学观点认为,头痛主要与颅内及椎管内的因素有关,近年,随着对颈椎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颈性头痛在头痛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是颈脊神经后支的损伤与颈性头痛关系密切.射频热凝神经阻滞是利用高频电流对生物体的阻抗作用,选择性阻断感觉神经以达到止痛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将对其进行介绍.
影响颈椎病手术疗效的因素较多,包括疾病种类、病程长短、颈脊髓病严重程度、术后选择等,颈椎病手术疗效差,甚至需要再次手术的原因,不同作者曾进行过不同的分析.本文通过对临床手术的分析,重点对颈椎病再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
物理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颈椎病的保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证实了物理治疗的确实的治疗作用,近年的医学科技发展,进一步充实、丰富了颈椎病的物理诊断手段和物理治疗的内容.
椎基底动脉TIA和颈椎病都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病状复杂多变,椎基底动脉TIA的临床表现与颈椎病的某些类型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又有不同,发病机制不同但又有相互影响.本文通过比较,区分二者不同之处及相互关系.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与脊髓空洞症的MR影像特征和评估手术疗效.方法:回顾18例经MRI确诊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表现与后颅窝硬膜成型术手术疗效观察.结果:18例小脑扁桃体下疝后颅窝减压成型手术疗效满意.结论:MR对本病为最佳的诊断方法,具有权威性,手术可有效地缓解症状且损伤小.
目的:观察非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颈椎牵引、推拿、活血化瘀、镇痛、扩管、营养、调节药物并加强颈椎病知识教育等综合非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6例,随访6-26个月.结果:非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优11例,良24例,好转7例,无效4例,优良率76.08%.结论;综合非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够取得满意疗效.我们认为脊髓型颈椎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综合非手术治疗及颈椎病防治知识教育相
目的:探讨颈椎病和颈源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及脊椎错位的解剖学因素.方法:应用16具成人尸体,在椎间联结完整和人工破坏椎周软组织的情况下,分别观察颈椎各向运动时的错位情况及错位对相关组织的影响.结果:椎间联结破坏后,颈椎伸屈大于40°时可致前后滑脱式错位;旋转运动大于30°时可使椎间孔变形变窄,椎间孔变窄1/3时,神经根受到刺激,变窄到1/2时,神经根受到压迫.颈椎侧屈大于30°时,钩椎关节发生侧摆式错
目的:了解儿童颈椎关节紊乱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我们临床统计了近10年200例患儿,根据病史、颈部体检、全身体检、颈椎X线片,以及相关连的临床症状等几方面来统计分析.结果:1、颈椎关节紊乱患儿都有头颈部外伤史或不良体位滞留史,按病理基础分为:颈部肌肉发育不良型(软组织性)、颈椎关节位置异常型(骨性)和附和型(软组织性+骨性)、炎症型.2、儿童颈椎关节紊乱的体征表现与成人类似,但外在表现特殊;患儿主要
目的:探讨经内窥镜行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疗效.方法:经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术治疗颈椎疾病25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交感型颈椎病2例及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结果:本组患者颈部手术出血平均80ml,18例获10至46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植骨全部融合,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恢复满意,除1例出现术后植骨块移位外,未见其它合并症.结论:经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及
本文首先提出了营养供应对椎间盘的影响,从而引出由于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例如:遗传因素、重力负荷等导致营养缺乏,从而使椎间盘退变.本文详细阐述了椎间盘退变的机理,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