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Introduction]Before1980,thetreatmentoffracturesofacetabulumiscontroversial,butastheclinicalexperienceanddataformreportedpaper.
【机 构】
: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部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troduction]Before1980,thetreatmentoffracturesofacetabulumiscontroversial,butastheclinicalexperienceanddataformreportedpaper.
其他文献
目的:正确评价THA无菌性松动的诊断要点 方法: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 结果: 假体植入2个月内发生机械性锁定和生物学固定是假体获得长期稳定的先决条件。最近的研究表明非水泥柄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都会发生初始移动,但移动范围除了置入技术也与柄的设计和表面材料有关。在2个月内获得稳定的假体可以获得长期稳定性。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将会发生松动。既然所有假体柄都会发生早期移动,那么成功的二次固定比初始固定还要重要
The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an autologous blood product) treatment for articular cartilage lesions presents a promising therapy.
目的:不同腰椎曲度的患者在接受PELD手术后的动态因素及预后评估 方法:我们通过对912名(男性514名,女性398名)腰椎间盘(L4/5和L5/S1)突出症患者的术前、术后的腰椎进行了过伸位、中立位和过屈位射片;我们将颈椎按照曲度分为过屈位(大于45°)、正常曲度(大于35°,小于45°)和屈度不足(小于35°)进行分组;我们并用Image J对腰椎的椎体相对移动距离和角度变化进行测量;我们对腰
目的:通过对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后内固定物存留时间与创伤性髋关节炎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导致临床复杂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髋关节炎发生相关因素;方法:随访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52例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其中45例获得4年及以上的长期随访,男28例,女17例;年龄21~59岁,平均42.8岁.
目的总结MIS-TILF技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S-TILF技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治疗,其中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腰椎间盘脱出症49例;腰椎滑脱症21例,年龄29岁-82岁,平均年龄46.7岁.所有病例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7.3个月.进行围手术期指标观察、影像学及术后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防范。方法:316例(共37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47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269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全组病例术后1~3d疼痛大部分消失,VAS评分术前5~8分,术后1~3分;术前胸腰椎活动受限,翻身困难,术后能自由下床活动。
目的 应用有限元分析评价三种不同C2-3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择一位3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16排螺旋CT对枕骨底(C0)~C3节段进行层厚0.5mm的薄层扫描,利用Mimics10.01、HypermeshV10.0及ABAQUS6.11软件,建立正常颈椎C0~C3节段三维六面体网格有限元模型(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6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C型臂机透视下接受了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和理解患者,使其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减少恐惧心理,向患者说明该手术方法的效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疼痛护理,进行疼痛知识的教育,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知觉,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必要
目的探讨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年12月采用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26例(35髖),男11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37.4岁.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ⅡA期6髖,ⅡB期13髖,ⅡC期16髖.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肌肉间隙入路)加横连接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病人42例,A组18例采用Wiltse入路(肌肉间隙入路)加横连接治疗,B组24例采用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剥离两侧椎旁肌治疗,均给予伤椎复位、内固定。记录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住院时间,记录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