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病程异质性很大,一些患者从不需要治疗,呈一个惰性的病程,而其他患者的病情则快速进展,在短时间内就需要治疗,生存期很短.最先用于CLL预后分类的是Rai和Binet临床分期系统,较新的预后不良的指标包括血清β2微球蛋白和胸苷激酶水平增高、未突变的IGHV、ZAP-70和CD38表达增高和不良的细胞遗传学改变,这些指标与疾病到进展和需要治疗的时间较短相关.在临床实践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病程异质性很大,一些患者从不需要治疗,呈一个惰性的病程,而其他患者的病情则快速进展,在短时间内就需要治疗,生存期很短.最先用于CLL预后分类的是Rai和Binet临床分期系统,较新的预后不良的指标包括血清β2微球蛋白和胸苷激酶水平增高、未突变的IGHV、ZAP-70和CD38表达增高和不良的细胞遗传学改变,这些指标与疾病到进展和需要治疗的时间较短相关.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分期和细胞遗传学改变是最重要的预后指标,他们关系到什么时候开始和如何治疗病人.17P-和TP53突变预示侵袭性病程和短生存时间(OS),可以把需要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病人区分出来.17P-的病人需要考虑使用新的药物和(或)在第一次获得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大约1/5的病人存在11q-,这部分病人可以从烷化剂联合嘌呤类似物和美罗华中受益.12三体和6q-的CLL属于中危组,12三体的CLL细胞表达CD20的水平较高,对抗CD20的生物制剂较敏感.尽管在病人分层和提高疗效的方案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除了17p-的病人,还没有多少证据支持不同的亚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会是患者获益.进入了一个个体化治疗的医学时代,需要研究更多的生物学标记来优化CLL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CD20抗体(利妥昔单抗)的应用在滤泡淋巴瘤的治疗史上是一次巨大的进步,这已经成为了除传统化疗外的另一治疗选择.这包括了单用利妥昔单抗或者联合使用.对于抗体直接作为于B细胞抗原形成"双联体"的鉴定目前还没有得到有力的结论.基于利妥昔单抗活性免疫机制的理解,分子的结合(这可能是产生活性的原因),包括细胞因子(比如干扰素),免疫调节药物(雷那度胺)或以免疫节点为靶点的抗体(比如抗PD1的pidiliz
造血干细胞(HSC)的基因治疗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PIDs)来说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治疗策略.过去的几十年中体外通过病毒载体将治疗基因转入自体造血干细胞被证实可以长期的控制疾病.γ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如(SCIDs),例如SCID-X1,腺苷酸脱氨酶(ADA)缺陷SCID,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等有效,对慢性肉芽肿性疾病(CGD)也有短期的疗效.但针对
目前,血友病的标准治疗依然是终生输注凝血因子浓缩物,但这样的治疗花费昂贵且不能治愈该病.相反,基因治疗可以稳定地将血友病致病基因的同源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使之持续表达内源性凝血Ⅷ或Ⅸ因子,从而可能治愈血友病.事实上,血友病是很适合进行基因治疗的,因为只需轻度提高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水平(≧1%正常水平)即可极大地减少出血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治疗负担.最近,研究组提出单次输注腺相关病毒载体包
过去20年来,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通过过继供者来源的病毒特异性T淋巴细胞来重建针对病毒的特异性免疫,以预防或者治疗病毒感染,这一策略已在几家不同的临床中心进行了评估.存在免疫原性的病毒,比如巨细胞病毒、人类疱疹病毒,通过扩增或者直接分选技术,可以产生或者分选出针对病毒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通过过继这种特异性T-淋巴细胞80%-90%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能够在体内获得免疫保护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输注配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霍奇金淋巴瘤(HL)已经从一个不可治愈的疾病转变成治愈率很高的疾病.主要进展包括分期/成像方法的改进,照射野和剂量的减少,有效的多药化疗,综合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和骨髓移植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支持治疗的进展.HL的生存相关的群体研究很少,大多数生存数据来源于临床试验,这些试验选择不同疾病程度的患者.来自癌症患者的群体研究的生存研究表明,在所有年龄组的患者的生存均取得了很大的
霍奇金淋巴瘤是世界上最有可能治愈的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手段可使高达90%的早期患者及80%的进展期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即使是进展期或者复发性患者,通过拯救性治疗,如放疗、标准化疗或者大剂量化疗后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也能够使其得到有效缓解.此外,最近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对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生理的新认识、更好的危险度分层、影像诊断技术的改进、以及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的使用,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如果长
在现代治疗中,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已超过80%.治疗的总体目标是获得最佳疗效与最小的近远期毒性反应.将初始治疗失败的患者鉴别出来非常重要,从而可能改变治疗方案克服天然耐药.国际预后评分(IPS)用于进展期患者的危险分层,但现在它已经不能鉴别出极高危组别的患者.PET扫描在霍奇金淋巴瘤中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工具,现已常规应用于分期、治疗后疗效评估及指导巩固放疗.再者,中期PET扫描能够识别不同疗效的患者
发生以明显骨痛和病理性骨折风险增加为特点的破坏性溶骨性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由破骨性重吸收的增加和骨形成的持续性抑制共同介导.近年来,新的分子途径被证实参与了导致骨髓瘤骨病的这两个方面.NFκB受体活化剂的配体对于破骨细胞的形成、活性和生存的很重要,参与骨髓瘤破骨性重吸收.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白介素-6、AnnexinⅡ、ephrin以及其他细胞因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获得性的骨髓克隆性疾病,它是与造血干细胞分化受损有关的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改变引起的.在过去的几年中,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学已经揭示出大多数MDS重的重现性的驱动突变.这种疾病中有着重要的分子病理生理学作用的基因,参与了几个关键的细胞功能活动.例如,在MDS患者中发现了几个基因编码蛋白的突变和缺失:i)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包括TET2和DNMT3A的突变;ii)R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包括细胞遗传学的异常和体细胞基因突变.大约50%的病例会有重现性染色体异常,且主要是二次遗传事件.相反而言,在近90%的MDS患者中可发现与疾病发病机制和预后相关的体细胞原癌基因突变.原癌基因突变可分为以下几类:i)基础或初始驱动突变,使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造血细胞获得选择性优势,从而形成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细胞的克隆.ii)亚克隆或协同性驱动突变,这种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