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当前厨余垃圾资源化程度不高以及流化床等热解设备工艺复杂、热利用率不高的现状,提出了用两段式回转炉将厨余垃圾热裂解转化利用的思路;通过研究厨余垃圾的工业分析及热重曲线,发现挥发分比例较高适合对其热解利用,热解的最佳反应温度为500℃。在回转炉中对厨余垃圾进行热解反应并分析了500℃下固、液、气产物的组成和性质,发现固液产率较高,焦油及焦炭品质较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为厨余垃圾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提供
【机 构】
: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2
【出 处】
:
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化工机械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厨余垃圾资源化程度不高以及流化床等热解设备工艺复杂、热利用率不高的现状,提出了用两段式回转炉将厨余垃圾热裂解转化利用的思路;通过研究厨余垃圾的工业分析及热重曲线,发现挥发分比例较高适合对其热解利用,热解的最佳反应温度为500℃。在回转炉中对厨余垃圾进行热解反应并分析了500℃下固、液、气产物的组成和性质,发现固液产率较高,焦油及焦炭品质较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为厨余垃圾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在丁腈橡胶基体中添加有机小分子受阻酚(AO-80和AO-60)采用一定的工艺成功制备了受阻酚/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动态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阻酚可均匀分散在NBR基体中,其中AO-80的分散尺寸可达到纳米级别(30nm左右),AO-60的分散尺寸是微米级,有机小分子与基体之间可形成强烈的分子间作用力.受阻酚/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具备新颖的动态力学性能,NBR/AO-
采用热重分析法(TGA)和差热分析法(DTA)研究了酸凝固天然橡胶(NR-a)、自然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NR-m)和淀粉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NR-sm)在空气气氛和氮气气氛中的热降解行为,为探索新的天然橡胶加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实验条件下,三种凝固方式的橡胶在空气气氛中的降解均为3步反应,在氮气气氛中均为2步反应.(2)空气气氛中,NR-a第一步主要的失重过程在337-403℃,失
可降解生物弹性体是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一种,由于具有高的柔韧性和弹性,以及与人体许多软组织相匹配的力学性能,因此在生物医学上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几种可降解聚酯生物弹性体,并特别报道了作者所在课题组正在开展的关于该领域的研究.
为了改善乳液插层法制备的粘土/SBR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UOAC)被引入到粘土悬浮液中来对粘土进行有机改性,并制备了有机改性的丁苯橡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光衍射(XRD)以及透射电镜(T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跟踪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粘土的结构变化,研究UOAC与粘土的用量比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UOAC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粘土的有机性质
本文介绍了板式蒸发式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和传热原理并根据其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此外本文还通过结合文献研究首次提出了板式蒸发式冷凝器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传热计算。
本文开发了一种烧结沸石翅片单元管,该单元管上固化的吸附剂导热系数较高、与壁面接触热阻小、受热面积大,同时在吸附剂上开环形槽,传质距离较短。建立了烧结沸石翅片单元管的数学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瞬态传热数值模拟,结果发现:该单元管升温速度快,温度场分布均匀。最后,分别讨论了翅片尺寸、导热系数、加热介质的温度对吸附剂传热性能的影响。
蒸发式冷凝器具有节水、节能、结构紧凑等优点,而在制冷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一套完整的空调蒸发式冷凝模块冷水机组参数为依据,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分析了冷凝水出水温度和冷凝进风湿球温度对机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机组额定制冷工况下的性能参数即湿球温度为26℃时的参数,出水温度每增加1℃制冷量增长率为3.42%,在湿球温度较低和出水温度较高时机组的性能比较好。制冷量和能效比在不同出水温度下随着湿球
本文根据实测数据及现场观察分析,找出了一连铸冷却塔冷却能力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淋水填料、布水系统、收水系统等进行了改造,并运用焓差法对冷却塔热力性能、通风阻力性能进行计算,确定了冷却塔核心部件淋水装置的改造参数。根据改造后的冷却塔性能检测的数据,证实冷却塔的热力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板式换热器在实际设计和选型过程中误差较大,本文介绍并总结出了几种常用的人字形单相流板片传热和压降准则关系式,通过测试,分析并比较了六块不同结构板片的测试结果与准则关系式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从板式换热器选型和设计软件开发的角度分析了软件开发过程中还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基于ANSYS分析了气化炉水冷壁在不同冲击载荷下的响应,按照使结构振动和内部声压获得最大的原则,分析了振打除灰装置的最佳冲击载荷,该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振打除灰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