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文献研究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uh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文献研究在中医药发展历史以及现代中医药临床、科研与教学中的重要性己成共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予以重视,也对中医药文献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必须承认,现阶段中医药文献研究在发展过程中还遇到不少困难,面临新的挑战。这既有文献研究本身存在的难度以及学科的局限性所导致,也有外部环境对文献研究认识上的不足,再加上人才与业绩考核制度上的单一性等等原因,使得文献研究还需要多方予以支持。面对中医药文献研究的良好机遇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要深入反思,寻找突破,从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等方面多措并举,希望政府及管理部门对中医药文献的重视要落到实处。并要加强创新思维,不断提高中医药文献研究能力与水平,建立并稳定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满足现代中医药发展对文献研究的需要。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政府重视要落到实处并出台细则;制定研究目标并完成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对文献研究实行符合专业特点的分类考核办法;加强学习与交流以提高研究水平;创新研究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并方便成果利用。
其他文献
王祚久老先生(《1914-1998》)是第一代四川中医妇科名家之一,不仅闻名全川,而且誉享全国,对中医内科、妇科皆造诣精深,尤善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王老于1942年毕业于四川国医学院,1956年调至成都中医进修学校任教,1957年调入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其一生勤于临床,耕耘医学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及诊疗技术.特别是对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的诊治,善
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运用古方葫芦巴丸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病例,临床观察发现,古方葫芦巴丸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有效率达95%。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葫芦巴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癌、保护脑缺血损伤、抗溃疡、补肾壮阳及增强记忆力、抗衰老等功效。
黄芪,甘温、升发,功善补益,被李时珍誉为“补药之长”,该药能通益上中下三焦,表里脏腑诸气,补益之中,蕴通行之力,也就是说黄芪善于补益整体,改善人体正气,同时又补而不滞《名医别录》认为黄芪能逐五脏间恶血,《日华子本草》称黄芪可以“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瘕”。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抑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化疗耐药性,增加化疗效果,减轻
本文以复发性流产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中医药对肾虚型、肾虚肝郁、气血亏虚等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指出中医治疗本病要有“预培其损”意识,临证孕前即干预治疗,孕期保胎需超过以往危险期,再配合患者心理疏导,相信定可降低复发性流产发生率。且中药治疗对免疫功能存在多靶点积极影响,加之中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等优点,使得中药诊治复发性流产独具特色性与优越性。
胞宮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胞宫的功能涵盖了内生殖器官的功能,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的功能。胞宫除与脏腑、十二经脉互相联系外,与冲任督带的关系更为密切。胞宫受肾、天癸主宰,汇通冲任督带,以“出纳精气”、通脑髓、联五脏、主司子宫,使子宫具有行经和种子育胎的正常功能。此外,还有胞脉、胞络,是附于胞宫并联属心肾的脉络。《素问·评热病论》曰:“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奇病论》又曰:“胞络者
女性的育龄期约为35年,即月经初潮以后,月经周期正常,到绝经前,都有机会怀孕。然而,在35岁之后的生理性因素和各种病理性因素均可对生育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不孕、流产或出生缺陷。对于年逾35岁、40岁的妇女,在考虑生育或再次生育的时候,必须对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由专科医生进行生育力评估,以及是否适合妊娠的评估。同时,也需要对配偶的精液质量与睾丸储备进行评估。对于二胎生育和高龄生育,当务之急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在其六十年妇科临证的医疗实践中,对痛经的诊治具有独到的见解,他非"见痛止痛",而是从调治月经周期节律的阴阳气血活动着眼,燮理阴阳,调畅气血,改善女性机体内部的失调状态来治疗痛经,是前人所未曾述及.近期将他对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膜样痛经、吊阴痛等不同类别顽固性痛经的病例的对比,体现他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中医理念,把握主要矛盾灵活变通的诊治特色.行经期,疼痛剧烈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中医用药分析,以药测证,可得知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以肾虚为主要病机,有一定的阴阳偏颇和兼夹证,病位在肝、肾、心、脾,病性以虚为本,以实为标。治疗上,以补虚为主,兼顾次证,临床上常用中药有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熟地、当归、白芍、山药、山萸肉、龟甲、丹参、香附、仙灵脾、紫河车等。目前,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临床辨证施治时不同医家有不同侧重,没有一致的标准,而且根据患
《医贯砭》是清代名医徐大椿撰写的一部医学著作.明末清初温补学说盛行,在当时产生了流弊.批评《医贯》所代表的温补学说,也就成为了清代医学界的时代思潮.也可以说,徐大椿批判《医贯》契合了时代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徐大椿撰写《医贯砭》还有复杂的原因,值得探究.徐大椿写作《医贯砭》,表面上是批判赵献可,实际上针对的更是吕留良。因为吕留良推动了《医贯》的发行。但问题是,吕留良所推动的是《吕晚村先生评医贯》,而
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化历程中一个标志性的地区,自开埠百年以来,区域性经济文化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中医学在这里生根发芽。文章以上海中医文献馆及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为研究主体,对建国以来的上海中医文献研究工作进行简单回顾.建国后,上海市卫生局为贯彻落实党的中医政策,于1956年确立方针,建立机构与队伍1956年7月16日,上海中医文献馆正式成立。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