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复查技术在小块断油田的应用研究

来源 :第四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1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井复查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各项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测井解释评价技术,对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而误判的储层进行重新认识,找出判断含油气的关键因素.老区H88小断块油田,油源充足,岩性、电性特征成为小断块判断是否含油的关键性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达到了滚动增储和挖潜增效的双重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钻井工艺的不断进步以及勘探开发的对象趋于复杂化,荧光录井和气测录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场油气识别与评价的需求.当钻遇油气层及水层等不同流体时,其钻井液在核磁弛豫谱上响应位置是不同的,据此特性可以计算钻井液的含油率和含水率,进而直观地判断油层、干层和水层,再综合利用录井气测和荧光参数建立不同地区、不同油品、不同储层的油、水层解释初步标准,为完井及试油层位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与常规录井测试相比
南海东部海域油藏类型复杂,流体性质多样,为了搞清楚地层流体性质进行的作业种类增多,作业时间加长,既增加了勘探成本也增加了作业风险,目前南海东部急需一种或一系列方法来确定地层流体性质,节约船天时间,降本增效.本文从地化录井入手,建立地化录井区域图版,在图版的基础上定量解释地层流体性质,能有效识别古近系油层、低阻油层、低荧光油层和低气测异常油层等复杂的非常规油层.相比以前的定性解释,此地化录井定量解释
渤海JZ区块变质花岗岩潜山界面之上局部发育一套较薄的砂砾岩和砂岩(坡积岩层).该坡积岩层厚薄分布不均,横向可对比性差,为现场钻井地质作业带来诸多问题.利用岩心、岩屑资料分析坡积岩的岩性特征,可分为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2种岩性,表明该坡积岩层应为2种不同成因形成的砂岩.通过分析工程录井参数与地层岩性的响应特征,应用钻井工程参数建立功指数和机械比能模型,结合其他录井手段,实现对潜山坡积岩的随钻实时判别.
本文针对常规井场视频监控系统在人工职守方面出现的问题,从系统架构、技术和方法、应用实现方面进行井场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系统设计,目的在于弥补人工值守不可避免的视觉不敏感问题,提高对井场各类不安全行为的辨识度和预警效率,对违章操作进行监督、纠错及取证,提高现场生产作业人员遵章守纪和安全意识.基于该设计的井场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现钻井井场生产作业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智能化视频监控,提高企业安全
目前,国外先进的石油公司都已建立了强大的决策支持系统,对各种技术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撑.本文分析了现有井筒工程决策支持的技术现状,针对设计方案优化和高效安全钻井等决策主题,提出了井筒决策支持系统的架构设计.
针对因录井传感器工作性能不稳定、安装位置受限等原因造成数据失真和丢失导致的钻井工程异常预报准确率不高,因传感器传输问题无法获知钻井状态导致工程事故预报准确率不高,因新研制的岩屑流量监测仪系统单一无法准确预警等问题,以录井传感器、井下传感器和岩屑流量监测仪为对象,结合其数据失真、数据不完整、数据传输困难、动态数据流、单一系统等特点,从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GMBR距离、马氏距离4个维度,以无异常、异
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曾被誉为川西陆相"浅而肥"气藏,总年产量占气田的60%以上,在经历近20年的开发后目前大部分井已处于低效、低产甚至停产,急需挖潜增产接替衰减的产能.但由于早期中深层勘探评价井对浅层蓬莱镇组未开展测、录井,专层规模开发时期采用丛式井组,井组单元内仅1口井进行测、录井,其余大部分井未进行测井或录井,导致后期老井挖潜选层面临评价资料欠缺的难题与技术挑战.本文通过井组单元内外井-震合成
松辽盆地南部致密油储层主要分布于扶余油层,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具有典型的致密油层特征,要想实现效益产能,必须以水平井的模式进行开发.目前常规的录井采集手段受较多因素影响且提供的参数较少,后期解释评价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常规录井技术进行改进、增加化验分析录井手段、攻关完善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同时建立一套以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和相关区域地质信息的致密油水平井的录井精细评价方法,为松
湖南永顺区块内龙家寨向斜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深水陆棚沉积环境,具有页岩气成藏和保存条件,在永页3井的钻井过程中,运用生油岩综合评价仪分析岩心样品的实验方法,获得了TOC值、Tmax等地化参数,分析可知有效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Ⅰ型,且已经成熟演化,计算得生气强度为9×108m3/km2,利用成因体积法计算得该向斜页岩气总地质储量为288×108m3,资源丰度类比法计算总地质储量为87×108m3.
采用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值对有机质丰度进行评价,从干酪根生源岩构成、显微组分、碳同位素以及可溶有机质性质等方面,综合考虑高演化阶段的情况,评价烃源岩母岩类型,通过烃源岩厚度分布及有机碳指标指出四套生油层有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