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为一个发病年龄较晚的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家系明确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为家系中的一名早孕成员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方法:运用家系调查分析、随访新生儿、提取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COL7A1基因的突变.结果:家系调查发现早孕志愿者Ⅲ7的母亲Ⅱ3在26岁时,生育一名DEB男性患儿Ⅲ6后发病,而男性患者Ⅲ6在出生后数天即发病.家族中还有两名DEB男性患者Ⅰ
【机 构】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皮肤科
【出 处】
:
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一个发病年龄较晚的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家系明确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为家系中的一名早孕成员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方法:运用家系调查分析、随访新生儿、提取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COL7A1基因的突变.结果:家系调查发现早孕志愿者Ⅲ7的母亲Ⅱ3在26岁时,生育一名DEB男性患儿Ⅲ6后发病,而男性患者Ⅲ6在出生后数天即发病.家族中还有两名DEB男性患者Ⅰ1和Ⅱ9.早孕志愿者Ⅲ7,女性,目前尚无DEB的临床表现,急待基因诊断结果.收集到部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标本.基因突变检测发现该家系两名患者Ⅲ6和Ⅱ3均存在一个既往报道过的替换突变:c.6859 G>A (p.Gly2287 Arg),而早孕志愿者Ⅲ7和健康成员Ⅱ1以及无关止常人中并不存在该突变.随访志愿者Ⅲ7和其所生的男性新生儿1年,均未出现DEB相关的临床表现.结论:运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为DEB家系明确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成功指导产前遗传学诊断.
其他文献
"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一经典理论来源于《素问-逆调论》,通过对前人理论的升华,对于一些现代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依旧可以用这个理论进行解释,本文旨在通过这一理论来认识胃食管反流病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并通过这一认识进一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睡眠质量的改善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治中的重要性,指出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综合多种临床表现的症状,无论中药和西药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要通过对其发病机制的不断挖掘,对理论进一步升
由于反流性食管炎起病缓慢,很难引起患者注意,并且病情持续时间长,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总结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病机,总结了中医不同证型的治疗,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目的:检测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食管粘膜组织IL-23、IL-17mRNA表达及IL-17蛋白的含量,观察中药方剂丁香降气方对上述检测指标含量的调控,从IL-23/IL-17炎症轴角度探讨疏肝和胃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现代医学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除正常组外均行贲门肌切开术加幽门半结扎术制备混合反流性食管炎模型,术后24小时禁食不禁水.造模后一周,中
目的:通过观察疏肝和胃方对内脏高敏感状态下酸灌注大鼠模型脑、脊髓背角ncNOS及c-Fos蛋白与食管组织P物质及CGRP的含量变化,探讨疏肝和胃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枢与外周敏感性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基础致敏联合食管酸灌注的方法建立内脏高敏性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脑、脊髓背角ncNOS及c-Fos蛋白及食管粘膜SP、CGRP的表达.结果:疏肝和胃方组
目的:观察甘草锌颗粒和米诺环素联合应用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4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甘草锌颗粒和米诺环素胶囊联用及米诺环素胶囊单用治疗,同时外用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5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53%,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痊愈率为44%总有效率为70%.两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所有无效病例均为Ⅳ级的重度痤疮患者.所有患者均没有
患者男,77岁,因周身乏力6月,加重伴皮疹痒1周入我院消化内科。皮肤科检查:面部及周身皮肤可见红斑,弥漫性分布,四肢在弥漫性红斑基础上有针头至米粒大的出血点,周身肿胀明显,皮温高,自觉灼热灼痛感。诊断:1红皮病2贫血处置:1停用可疑药物卡马西平2激素治疗3纠正贫血4预防感染、对症治疗。
目的:探讨红蓝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治疗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面膜敷面后红蓝光照射每周2次共4周,对照组单独红蓝光照射,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4%、63.49%,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蓝光照射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安全有效.
患者,42岁 双手足长"硬猴子"长达11年。曾用激光、冷冻等治疗无效,并逐渐发展。检查:双手足多发性豆大小疣状增生硬疹。治疗:艾炷灸1次、复春片、卡捷菌素2支im qod×8次。共治疗8周治愈。
目的:构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潜伏相关转录体(LAT)开放读码框1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LAT ORF1,并通过转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验证载体的体外表达情况。方法:根据HSVⅡLAT ORF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HSV-Ⅱ333标准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法扩增出ORF1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载体上,并对重组子pEGFP-C2/LAT ORF1进行酶切
右中指慢性溃疡10年.患者男,54岁,放射性医生.诊断:慢性放射性溃疡.治疗:1.生物共振经络治疗:反向物质波序,qd×3后该qiw;2.脉管复康片、黄芪精口服液、溃疡膏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