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库段地震成因分析

来源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三峡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巴东库段10多年地震数据资料进行双差精定位分析处理,并结合巴东库段蓄水后的地震活动特征及水位地质、构造地质、岩层岩性、煤矿洞穴、蓄水时间、淹没范围、水位升降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总结了巴东库段蓄水地震活动成因类型主要有三大类:一是非构造的浅表卸荷型水库地震(岩溶塌陷、矿坑塌陷、岩溶爆、边坡失稳、岩石崩塌、库岸再造等);二是局部应力场调整引起的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块体相互作用形成的构造型水库地震;三是库水经过长期慢性渗透到断层破裂面,使得断裂部位粘滑系数下降引起断裂面局部撕裂形成的构造型水库地震.巴东库段地震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出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岩性紧密相关。巴东库段地震时间序列特征与蓄水时间有一定的相关,不同蓄水时期随着淹没区范围的扩大和蓄水时间的持续或水位上下浮动与发震时间、空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1月14日13时21分39.1秒在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发生MS5.0地震,震中位置29.3°N,103.2°E.为了了解此次地震的震源构造特征,使用Loc3D(川滇
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的即将实施,将有数以万计的烈度速报台站面临着安全运行、可靠产出、低成本维护的迫切必须需求,实现台站的远程智能管理和智能维护变得
1957年苏联成功将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人类开启天空的"眼睛",用它来寻找世界的"光明".在1988年中国首颗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在最近10年启动
本报告介绍了为适应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设,而开展的对国内外征集烈度仪样机摸底测试以及烈度速报示范项目采购设备而测试的近十种型号烈度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功能
当前科技的发展已进入了标准化时代,大家在统一的标准下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地震观测亦是如此,地震观测仪器测量中的计量问题一直是地震观测技术研究的重点
北京时间2015年7月3日上午09时07分,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了MS6.5强烈地震(皮山6.5地震),震后余震活动十分频繁.地震造成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震感强烈,灾害损失严
传统地震观测仪器中都是使用电学测量方法,存在一些固有问题,如系统零点漂移不易消除、易受电磁环境干扰、易遭雷击.这些问题限制了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的发展.利用光纤光栅传感
现阶段,海洋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但目前海洋产业面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和生产粗放等问题,为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国提出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模式.随着
云计算和大数据都是当下的热门技术,二者融合已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色.海洋大数据规模巨大、类型繁多,云计算能够为海洋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提供强大的助力.文章研究面向海洋大数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为新时代天津海洋强市建设提供了指引和方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