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层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生物地层学系列课程(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是地质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其中,实验环节是古生物地层学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是联结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的中间过渡环节,对于掌握书本知识、增强野外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被近东西向的缝合带分为不同的地体,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最南端和最年轻的缝合带。随着印度大陆不断向北漂移并最终与欧亚大陆碰撞,曾经存在于两块大陆之间的新特提斯洋的残余物较为连续的延这条缝合带分布。放射虫定年被大量的用来约束蛇绿岩形成的时代和解释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
固着蛤是双壳纲马尾蛤目的统称,它们起源于晚侏罗世牛津期中期,繁盛于赤道和近赤道的特提斯洋-大西洋-太平洋区域,至白垩纪末灭绝。固着蛤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层学和古地理学意义,可以进行区域乃至洲际的地层对比,重建白垩纪热带-亚热带沉积环境和白垩纪中期至晚期的生物古地理分区。
我国吉林延边地区陆相中生代地层甚为发育,含有大量动植物化石,是我国东部和东北亚地区白垩系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自日本学者上床国夫(1932),将吉林省东部延边地区龙井市大拉子附近的油页岩命名为大拉子系(组)之后,日人西田彰一(1940,1941)先后对延边地区的中生代地层层序及其古生物化石进行了研究。
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哈沙图高勒流域的一具不完整且部分关节的Gilmoreosaurus mongoliensis 幼年骨骼极大地补充了这一属种的解剖学信息.G.mongoliensis 不但保留了一系列基干鸭嘴龙类的典型特征,而且展示了几个鸭嘴龙科的常见特征(例如,鳞骨的主体沿背腹向较高;基蝶骨没有参与构成三叉神经孔的边缘;髂骨的坐骨柄由两个几乎等大的结节组成).
黑龙江嘉荫是我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也是黑龙江流域四个重要的鸭嘴龙化石产地之一。自1902 年发现鸭嘴龙化石以来,这里已经采集到大量的恐龙化石,已命名了“黑龙江满洲龙”(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 Riabinin,1930)与嘉荫卡龙(Charonosaurus jiayinensis Godefroit,Zan& Jin,2000)等两个鸭嘴龙类群。
在目前教学强调职业技能教育的大环境下,对学生实用技能性要求的增强。在《古生物地史学》的课程改革中,重点强调了实习实训内容。原课程名称更改为《古生物鉴定与地层划分》。
在学科划分上,“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一级学科地质学下的二级学科。古生物与地层是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经自然作用的结果,它们蕴含了地史时期地球、地球生命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大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