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早期的研究表明甾烷系列化合物碳数的分布主要受有机质输入的影响,是强有力的物源指示参数.为了探索地质体中甾烷类化合物与成熟度的关系,利用岩石热解、显微组分、镜质体反射率Ro测定以及族组分分离和饱和烃、芳烃GC-MS定量分析测试分析技术对塔里木库车凹陷和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剖面中不同成熟度的25个腐殖煤样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剖析。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说明甾烷C27/ C29值变化可能受成熟影响,尤其是成熟-
【机 构】
: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100;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的研究表明甾烷系列化合物碳数的分布主要受有机质输入的影响,是强有力的物源指示参数.为了探索地质体中甾烷类化合物与成熟度的关系,利用岩石热解、显微组分、镜质体反射率Ro测定以及族组分分离和饱和烃、芳烃GC-MS定量分析测试分析技术对塔里木库车凹陷和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剖面中不同成熟度的25个腐殖煤样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剖析。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说明甾烷C27/ C29值变化可能受成熟影响,尤其是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影响更为明显。为此,又一次通过利用YDH-2型热模拟仪,模拟温度选择200℃,250℃,300℃,350℃,400℃,450℃ 6个温度点进行了模拟实验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现象客观存在,并揭示了造成这种分布模式的原因可能是随着演化程度增加C29甾烷先发生脱甲基效应;随成熟度进一步加深,致使规则当烷C27、 C/2支链C-C键断裂以趋于平衡。因此,在相似或者同一沉积环境体系可在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根据规则甾烷C27/ C29比值来区分样品成熟度,但是在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仅利用此参数进行油源对比时要谨慎。
其他文献
高家堡油田油水井的套管损坏大多数发生在沙河街组的盐膏层,主要原因是套管本身的额定载荷不足以抵抗蠕变地层产生的非均匀载荷.而且又由于处于盐膏层的井径不规则,导致固井时水泥浆容易窜槽,使固井质量差,且油、水井套管较易损坏.
通过开展改进煤岩微生物室内发酵罐的扩大模拟实验,监测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与产气量的变化特征,发现在开始阶段煤岩大分子物质主要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挥发性脂肪酸,随着反应进行含量先增加,随着产气的进行其含量逐渐降低.
中国南方广泛发育下寒武统与下志留统页岩,两套页岩的成熟度都很高,普遍达到干气晚期或已经超过生气下限.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两套页岩开展了大量地球化学与储集物性的研究,然而由于很难获取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样品测试(其温度、压力和湿度等与地质条件相一致),目前对两套页岩的含水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缺乏研究.
有机质的热演化包括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页岩气开发的突破为储集空间与有机质的热演化规律研究带来了契机.早期的研究把总有机碳(TOC)含量和成熟度作为页岩含气性评价的两个关键要素,除了对干酪根热解生气量的考虑,还基于干酪根降解产物排出导致的有机质体积变化与页岩孔隙发育之间存在直接关系的理论假设.
美国海相页岩油气的规模性开发带来了一场全球性油气工业革命,对中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几项有益的启示:必须立足于有常规资源发现的大盆地特别是超级盆地;必须聚焦大盆地中高TOC烃源岩中纹理结构和微裂缝发育的层段;必须在热演化程度适中的生烃凹陷区优先勘探具有较高汽油比、流动性好的轻质原油;必须在具有较高地层能量和异常高压的地区选择脆性矿物含量较高的层段作为勘探"甜点段".
北美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突破使地质和地球化学家们开始关注泥页岩储层,以往它们主要被作为烃源岩.泥页岩储层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其孔隙发育情况,因为它对于页岩油气的储集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以我国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岩心样品为例,在基础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低压CO2/N2等温吸附实验等研究,利用DR、BHJ、DFT等模型,研究了泥页岩中主要的孔隙结构类型及分布特征,探讨了纳米级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
本文拟对川南地区下古生界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2套页岩孔隙结构进行表征,探讨其对页岩气赋存的影响,以便为揭示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2套页岩含气性的差异提供依据。
页岩孔隙特征是影响页岩气藏储集能力和页岩气开采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研究表明页岩孔隙研究主要表征的是微米-纳米级孔隙,其微观孔隙特征研究对于评价页岩气储层优劣和页岩气可采性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高邮凹陷地质特征,发现区域异常高压是造成第一类原油成熟度普遍升高的主要原因,这类原油基本上都为先成藏,后致密,后期致密过程中异常高压使得原油出现二次加热过程;第二类原油大部分都为先致密后成藏型,先致密后成藏型的致密砂岩油藏由于致密化发生在成藏期之前,所以致密砂岩油保持了E1f2来源由所具有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