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识教育与教师教育课程建设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ua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师专业化呼声的高涨,教师教育尤其是职后教师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还处在探索阶段,既没有统一的标准,又缺乏相应的课程鉴定制度。本文在通识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基础上,结合我国职称评定制度,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探讨,提出不同阶段教师教育的通识课程设置的具体构想。
其他文献
大学教学质量观是多层面与多元化的结合。时代和社会要求高校确立科学的质量观:一是确立多元质量观;二是确立发展质量观;三是确立人才质量观;四是确立特色质量观。大学教学质量建设要确立国际化理念,实施高效化经营,奉行人性化管理,推进科学化发展。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规范地进行本科专业设置与结构优化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性的教学基本建设。西部地方综合大学应根据学校的目标和定位,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加大对传统专业的调整和改造,积极发展新兴紧缺专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
西部地方综合性大学是西部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通过对西部综合性大学类别和专业设置的分析,可以帮助西部地方综合性大学找准位置,办出特色与水平,并为其专业设置的调整优化提供借鉴。
地方高校撑起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片天。地方高校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全方位融入地方社会,成为摆在这些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方高校要想全方位融入地方社会,就必须从办学指导思想入手,从理念设计上找寻到与地域文化的最佳切入点,然后在学校的各种办学行为上、学校的各种视觉识别上体现出地方文化的特色,经过师生的不断努力,最后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面对高等教育质量,高校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从人才生产力、学术生产力和社会服务生产力三方面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石河子大学在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下,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办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发展势头良好。
解放思想的重要体现就是大胆创新,高校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必须创新思路。创新思路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必须站在高端,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规划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自身必须科学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必须善于创造环境条件,让人才“出得来、用得上、引得进、留得住”;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管理体制。
行动研究是西方在20世纪70年代兴盛起来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所秉持的信念、方法和反思实践理性的认识论使它成为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为解决传统“技术理性”的实证主义教育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分离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存在着教师专业化水平滞后或脱离社会主流技术发展的问题。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优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健全学校教育科研机制,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边疆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想赶上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而师资队伍建设是边疆高等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建立和培养引进高水平师资的政策环境,探索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制度,将是边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
以“80后”为主体的青年一代,有着对公共生活的参与热情和对公共社会的自觉责任。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年思想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现代德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关注人的个性发展。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青年,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