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人们转向追求精神需求。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十年里,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和深入,全民健身活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极大地改善了各民族人民的健康,与民族体质健康提升战略可谓深度融合。作为全民健身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区(校园)健身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出现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目前来看,这一群体的的培训情况、培训目标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培养具有足够理论基础、高运动技能和高指导管理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案,可为全国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全民族科学健身素养、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方法,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日、德三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方案。研究结果:本文的研究发现,日本和德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目标基本符合社会需求,主要是培养从事社区(学校)体育指导的应用型人才。然而,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目标和需求却不尽相同,在实际社会需求方面存在对接问题;国外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较强,相对而言,我国的培养方案则是理论课较多、应用性和实践课程较少;国外更加注重实践训练的应用,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学校)的培训,指导教学实践,而国内的培训缺乏此类环节。研究结论:外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目标,课程和社会需求是相似和统一的。但是,国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不完善,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教学内容以技能理论教学为基础。由于缺乏实践教学,因此有必要借鉴德国和日本的成功经验,并从中学习。研究建议:根据本文研究,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在未来制定培养方案、落实培训计划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注重课程的培训内容和质量,突出重点;二是在实践培训方面,开辟更多的实践和教学基地,注重受训指导员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根据社会需求和理论应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评价体系,并将实践指导环节纳入评分框架,确保完成质量;四是要进一步以顶层设计为抓手,高标准、严要求地明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资格要求,提高教学团队的素质,提升培训阶段的管理水平;第五,引进和翻译国外社会体育方面的教材和图书,加强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联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