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旦诊断明确,进行肿瘤临床分期则至关重要,尤其是纵隔淋巴结分期是决定能否手术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大量文献报道,PET显像或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本文初步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与CT同机图像融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月内均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及胸部增强螺旋CT检查,两周内完成外科手术进行病理检查或纵隔镜检查。受检者禁食6小时以上,检查前常规测定血糖水平,血糖水平控制在7.8 mmol/L以下。静脉注射18F-FDG 240-370 MBq,1小时后显像。每个床位40cm,一般采集1-3个床位,常规采集2个床位(包括颈、胸、腹及腹股沟区),每个床位40cm。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经过全能量X线衰减校正和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COSEM)叠代重建后,将同机CT图像与核医学图像(PET)进行图像融合,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三维断层图像。然后采用视觉分析和利用ROI技术的半定量分析计算病变淋巴结与周围纵隔组织的摄取比值R(L/N)。18F-FDG/CT显像及胸部增强螺旋CT检查对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结果均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摄取比值R≥1.5为判断标准,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1.3%(13/16)、特异性为90.5%(19/21)、准确率为86.5%(32/37)、阳性预测值为86.7%(13/15)和阴性预测值为86.4%(19/22)。13例18F-FDG显像为阳性的转移淋巴结的ROI分析最大摄取比值达9.4,最小为1.6。其中有两例有锁骨上淋巴结阳性。假阳性2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结非特异性炎性改变。结论18F-FDG符合线SPECT/CT显像对肺癌的纵隔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和疾病分期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