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分子器件中电流诱导的受力能够激发分子,有机聚合物和其它低维材料,并反过来通过Holstein相互作用,诱导一种有效的门电压.为了研究电流诱导的受力,在分子器件中可能产生的一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74;国家脉冲强磁场中心(筹)湖北省武汉市430074
【出 处】
:
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15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器件中电流诱导的受力能够激发分子,有机聚合物和其它低维材料,并反过来通过Holstein相互作用,诱导一种有效的门电压.为了研究电流诱导的受力,在分子器件中可能产生的一些新物理现象,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采用一段非对称的DNA结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Peyrard-Bishop-Holstein理论模型和Langevin研究方法.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电荷诱导力能够极大的激发DNA分子的活性,使得某些位置的碱基之间的距离突然增大,从而使得DNA内链与链之间的电子跳跃相互作用突然减小,在其输运谱上则表现为在该能量处电子的透射系数突然减小,从而使得器件的电流减小.另外,若DNA分子两端的电压增大,电流增强,但随之,电流诱导的力也突然增强,由于前面的效应,电流反而被抑制;若被抑制的电流的幅度超过了端电压产生的电流,流过系统的电流将降低,负微分效应产生.值得说明的是,在过去研究分子结或低维聚合物时,也研究了一些产生电流负微分电流的机制,如:激化子机制、孤子机制、电荷抑制机制、化学作用机制、焦耳热机制等;很明显我们提出的机制和过去的明显不同,因此,我们认为我们提出了能在分子结等结构中实现负微分电阻效应的新机制.
其他文献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将知识和信息选择性的内化、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即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教学是对知
生成性教学的全称是“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其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及教学策略方法的形成是在动态中生成的。而生成性教学并不是遵循着“对称的、简单的、序列性的
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看不见,摸不着,用仪器可以探测到。它具有客观性和物质性,同时具有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而中学物理涉及重力场、引力场、电场、磁场、电磁场,主要阐
在高考实验题中,对于电阻的测量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然而,对于电表内阻的测量却往往令学生无从下手.在平常的实验教学或者高三复习中,可以结合电表的改装,巧妙利用半偏法,来测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
量子自旋霍尔态从被理论提出以及实验证实之后,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1,2].量子自旋霍尔态的特征是在体态能隙中存在拓扑保护的无能隙的螺旋边界态.对于有限宽度的条状样品
自Slonczewski[1]和Berger[2]在1996年分别独自预测了纳米磁性薄膜中的自旋转移扭矩(STT)效应以来,由于它在固态存储技术中的巨大潜力,迅速引起了人们强烈的研究兴趣.自旋转
圆柱介质半径r=0.2μm,折射率n=3,等距离排列成17×11方阵,圆柱中心之间距离a=0.6μm,整个结构在Z方向没有长度,构成2维光子晶体.信号源是电偶极子型,波长范围设置为0.4-4μm
在近红外激发条件下,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PHBA)粉末的常规拉曼散射(NRS)光谱以及其水溶液在银溶胶中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并对PHBA在银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方式进行
真空中,两块平行的中性无限大理想导体平板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会出现相互吸引的电磁作用力.这一吸引力起源于真空电磁场零点能的涨落,其大小和两平板之间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