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计数乳腺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与CT灌注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2006-03-2006-08乳腺癌15例,包括浸润癌12例,髓样癌1例和单纯癌2例,年龄38-75岁,平均55岁,病灶大小0.60-8.50 cm,中位数3.00 cm。采用西门子Sensation 4螺旋CT机行灌注扫描,采用体部灌注扫描模式,管电压120 kV,电流110 mAs,重建层厚5 mm。
经肘静脉快速团注造影剂60 ml,注射速率6.0 ml/s,延迟5 s后扫描,前1 min每隔2 s扫描一次,后2 min每隔4 s扫描一次,总共扫描3 min,必要时扫描5 min。利用Basama 6.0体部灌注软件处理数据,确定阈值-100 HU-600 HU,胸主动脉被确定为输入动脉,选取乳腺病变及正常对照组织的感兴趣区(ROI),用于绘制时间-密度曲线(1FDC)。根据。TDC得到并计算出灌注参数:血容量(BF)、血流量(BV)、达峰时间(TTP)等,并获取灌注参数的伪彩图。肿瘤组织标本取自手术切除的肿块,选取病灶的中心层面,力求与CT灌注感兴趣区截面相一致。CT灌注图像的病灶中心层面至少选取3个感兴趣区,得到时间密度曲线并计算BF、BV及TTP,取其平均值(表1),再分别与MVD平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MVD评判标准:CD34是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DAB显色后阳性信号为特异性的棕褐色。微血管密度(MVD)的评判标准参照Weidner等报道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均采用(-x±s)表示,采用SAS统计学软件,对乳腺肿瘤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以及达峰时间(TTP)与微血管密度(MVD),分别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结果:15例乳腺癌患者CT灌注参数BF平均值为(26.23±11.28)ml/min/100g,BV平均值为(23.98±7.42)ml/100g,TTP平均值为(55.33±16.89)s,200倍视野内MVD平均值为(45.66±9.05)个。乳腺癌CT灌注参数BF与MVD呈正相关(r1=0.42,P1<0.05),TTP与MVD呈负相关(r3=-0.74,P3<0.05),而BV与MVD无明显相关关系(r2=0.18,P2>0.05)。
结论:乳腺癌CT灌注参数与MVD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动态反映微血管情况,可用于活体中肿瘤新生血管的评价,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CT灌注成像与预后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