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思路及建议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xi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业的经营制度,曾经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种制度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所有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亟待解决的制度障碍,因此,我们不得不对这种制度安排进行重新审视。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约束条件,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格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路径依赖以及平均主义、中央集权经济、家庭和家族观念等非正式制度对农地制度创新的影响;然后从构建适宜的土地经营模式、设立合理的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培育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的思路及建议。
其他文献
民勤是我国典型的沙漠化旱作农业区之一。该区域地下水资源急剧减少,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土地肥力逐年下降,影响到民勤农业的持续发展及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如何充分利用民勤现有生态气候资源,提高其资源利用率,本文就民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方略作探讨。
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与采用,是作为区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一个标准。因此,技术的创新与扩散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农村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各地在发展特色经济中都面临着如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时滞期长,技术贡献率不高等问题。本文根据诱导技术创新理论提出假说,并以林果业发展的一个案例进行经验检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增长离不开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支持。本文在论述财政农业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对中国财政农业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财政农业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和措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产品需求根本满足。本文介绍了农户投资现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但其经营遭遇资金短缺约束。为此,应该创建开放型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农村金融业和发展地方民营中小型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保险保障和风险分散机制等,缓解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瓶颈。
在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表现为不规范与整体不足,甚至农民成为直接资金的供给者,这不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农业生产中资源配置,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而仅将“费”改“税”是不能根本解决农民负担。因此,必须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制度创新。
本文通过对一个村的典型事例调查,论证了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资源筹集制度得到了规范,农民负担得到切实的减轻,村级组织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有了根本改变,但存在的问题是村级公共资源筹集制度约束下的公共产品供给短缺问题;要切实采取措施解决村级债务,完善税收征管办法,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对村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开辟新的供给收入项目,放宽放活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公共产品供给等措施。
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推进税收法制化、增强农民民主与法制意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基层财政收入减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受到影响;二是税费负担不均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税费改革中存在一些漏洞和一些不合理措施。因此,税费改革应进一步统筹考虑若干重大关系的衔接问题,要在确保农民负担减轻的同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农地、市地整理,未利用地开发和废弃地复垦为内容的土地整理工作应运而生。这对于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满足不同类型的用地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土地整理过程中实施的各种制度、措施对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负外部性,加速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的现象不容忽视。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南海作为珠江三角洲最发达地区之一,其农地产权市场化变革不仅成功地推动了该地区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充分展现了由制度变迁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而且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绩效,使农村、农民、农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南海农地产权市场化的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农地使用权市场化是南海经济起飞的必然产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