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不同压力、温度、时间条件试验,确定了CO超临界流体萃取烃源岩中的烃类方法,并与索氏法氯仿萃取及烃类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证实了其烃类分析可替代传统萃取方法,并发现超临界萃取法对计算烃产率方面更具实用性.
【机 构】
: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
【出 处】
:
第五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不同压力、温度、时间条件试验,确定了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烃源岩中的烃类方法,并与索氏法氯仿萃取及烃类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证实了其烃类分析可替代传统萃取方法,并发现超临界萃取法对计算烃产率方面更具实用性.
其他文献
利用自行设计的不同喷嘴,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分散(SEDS)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水飞蓟素的纳米颗粒,考察了喷嘴大小对药物颗粒形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嘴尺寸(100,160,250μm)对粒径大小的影响显著,当喷嘴内径为160μm时,得到的药物颗粒平均粒径为160nm,粒径分布为124~210nm.
首先用静态法装置测定了温度为313333K,压力为921MPa条件下尼莫地平(Nimodipine,NMD)在超临界CO中的溶解度.然后选用超临办CO2为抗溶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气体抗溶剂法(Gas Antisolvent,GAS)制备尼莫地平微粒的实验研究.
在含0.2﹪HO的超临界水中对316不锈钢和600合金进行挂片腐蚀试验,采用增重方法研究了材料的腐蚀动力学规律,以及温度对腐蚀的影响,并分别用SEM和EDAX观察了材料的表面形貌和表面成分.结果表明在含0.2﹪HO的超临界水中600合金化316L不锈钢具有更好的耐蚀性.
本文对啤酒酵母溶液采用高压CO气体杀菌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CO气体压力、通气时间、酵母溶液浓度、微孔气体分配管孔径等参数对杀菌效果有明显影响.在本文试验条件下,杀菌率最大可达37.2﹪.
采用超临界CO萃取佛手挥发油.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乙醇夹带剂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萃取佛手挥发油的适宜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1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5hr时,萃取率达11.6﹪.
采用处理量为1.0kg/hr的三段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以正戊烷为溶剂萃取石油渣油,研究了操作条件对萃取物收率和质量的影响.对萃余相进行RESS,测量了得到的沥青颗粒粒径分布,表观形态和堆积密度随操作压力变化的规律,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沥青颗粒的结构形态.
以CuO/γ-AlO和MnO/γ-AlO为催化剂,HO为氧化剂,进行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研究.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偏二甲肼的去除率提高.在24~26MPa、400~450℃条件下,数秒钟内COD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证明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高效性、催化剂CuO/γ-AlO的催化效果优于MnO/γ-AlO.
采用超临界CO萃取辛夷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46种化合物.
我们分别用稳态荧光、时间分辨荧光研究了两种蛋白质(细胞色素C,核糖核酸酶A)在CO膨胀的反胶速溶液中微环境的变化.加入CO后,核糖核酸酶A从水核中移动到了胶束的界面上,而细胞色素C则在界面上保持不动.
本文通过微乳液法合成PVP保护的普鲁士蓝纳米复合物,然后用CO抗溶剂法回收微乳液中形成的普鲁士蓝纳米复合物.并且采用TEM,XRD,FTIR等手段对所得的纳米复合物进行表征.通过控制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可以复到不同尺寸的纳米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