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道德判断时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道德伪善现象,即,人们对自己或内团体违犯道德的行为表现出更宽容的态度。不过,中国人是否存在道德判断内一外团体效应这种道德伪善?具体情境中的道德判断又如何?团体受胁是否削弱道德伪善?围绕以上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在评定内、外团体的道德品质时,人们"内团体更道德"的外显态度突出,但是内隐态度不明显;而在外显与内隐态度上,人们对不道德特质词句的评价都不存在"外团体更不道德"的偏向。2、对道德行为进行判断时,人们的外显态度不存在"内团体更道德"的偏向;但在内隐态度上,文科生认为内团体更道德,理科生认为文科生道德水平更高。对不道德行为进行判断时,文科生的外显和内隐态度都存在"外团体不道德行为更不道德"的偏向,理科生认为理科生的道德水平更低。3、团体受胁并没削弱道德伪善,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导致理科生倾向于认为文科生有更高的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