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安全生产溯源数字化系统的研究

来源 :华东六省一市农学会2006年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anhua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猪肉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饲养场、生猪屠宰加工和猪肉食品的安全监控等诸多环节;只有按照国家法规、政策及进口国家(地区)的要求,制定与执行高标准的技术管理措施,才能确保猪肉的安全卫生.为此,本文通过剖析典型养猪场、屠宰加工和畜产品销售点的生产流通全过程,应用信息网络、构件化软件设计和动物标识等技术,构思猪肉工厂化生产可追溯系统,以及药物残留、违禁添加剂和重金属数字化预警系统.该研究结果将为物流管理中,实现猪肉生产的全程信息跟踪提供可能.系统的实现将有利于提高畜产品质量,保障高标准放心肉的安全生产,特别可满足外向型创汇企业出口冻猪肉安全卫生的需求,以及消费者对其信任程度,使中国猪肉食品数字化安全监控体系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轨。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在提高蚕种质量,建立蚕种质量保证机制上进行了一些探索.蚕种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单产提高、质量稳定,平均公斤茧制种量达到5张以上,连续三年无淘汰蚕种,蚕种质量综合指标一直位于江苏省前列.本文介绍了如何建立稳定的蚕种质量保证机制。
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山东省丝绸总公司隶属的青州、烟台、海阳、方山、邹城、沂水、临朐、莱芜、新泰九家蚕种生产单位,改制重组而成的股份制蚕种集团公司.集团公司自2004年7月份正式运营以来,蚕种生产经营取得了较好的业绩,集团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集团上下心齐劲足,凝聚力与日俱增,"主业强劲、多元发展"的集团化优势已经显现.下面就广通集团如何强化蚕种生产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蚕种生产质量管理水
农业部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和浙江省人大常委会4届26次会议通过,于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为规范蚕种生产和经营行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蚕遗传资源,保障蚕种质量,维护蚕品种选育者、蚕种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作了具体明确,尤其是的颁布,是我省首部地方性法规.我们作为大半生从事这一专业的人员,感到十分高兴,也进一步增强了搞好蚕种生产经营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
虽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蚕桑业正慢慢地衰退或转移,但有国内广大的市场作为后盾,有着大量的蚕业及人才资源和技术,蚕桑产业还会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除了改进常规蚕品种和技术外,加快超细纤度茧丝品种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尽快在"丝绸之府"蚕桑重区建立企业加农户的"超细纤度茧丝"生产基地,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生产出高品位、高差别化、高附加值的极品茧丝,是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稳定其
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规定,由农业部制定的也于2006年6月15日经农业部第十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部长令的形式发布,自7月1日起施行.从保障我国蚕种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立法宗旨出发,在阐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蚕种管理责任的同时,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对蚕种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法律责任要求,并授权国务院农
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日益严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迫在眉睫.本文重点讨论了沼气生态模式的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和工艺选择以及"三沼"综合利用的效果和实例.实践证明,运用沼气生态模式,不仅有效地治理养殖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促进了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将雌蚕无性克隆系与限性卵色品种组配杂交组合(称之为"单交制种"),以秋丰×白玉为对照,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调查不同组合的蚕期主要经济性状和配合力水平,结果表明许多单交组合的蚕期成绩优于对照,为今后"单交制种"新模式在家蚕育种和蚕种生产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初步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模式识别的快速鉴别家蚕品种的新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模式特征分析,完成特征提取后,将获得的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建立了三层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试验采取4个品种的蚕种,应用所建立的PLS-BP模型对样本进行分析预测,准确率接近100%.说明采用光谱技术和模式识别方法对家蚕品种进行鉴别是可行的.
本文阐述了闽东南丘陵山地"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示范推广成效,从豆科牧草引种试验、果草组合技术及对生态因子影响、能物流分析诸方面,论述了模式特点与技术内容,进行了效益分析,说明该模式是农业空龄生态开发利用与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耦合的成功范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大力推广。
在阐述HACCP体系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作物过程生产中的安全危害,这些危害主要来自农业投入品的不当使用、产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以及收获后的不正确处理.结合危害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危害的7个主要关键控制点,即:化学防治非优先采用、农药针对性使用、农药规范化使用、使用清洁肥料和灌溉水、收获后处理、产地环境、建立追踪核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