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电流可控的移相全桥零电压开关PWM变换器

来源 :2008年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采用有源辅助网络的移相全桥零电压开关(Zero-Voltage-Switching, ZVS) PWM 变换器,它在传统全桥变换器的基础上加入了由电感和开关管构成的辅助网络,从而可以在宽电压输入和全负载范围内实现原边开关管的ZVS。和传统的ZVS技术相比,该变换器实现滞后桥臂ZVS的辅助能量是受负载电流控制的:辅助电感的电流值随着负载电流值的变化而变化,使得变换器在全负载范围内不但实现了滞后桥臂ZVS,还明显减小了辅助网络的导通损耗,优化了电路效率。本文阐述了电路的工作原理,详细地讨论了辅助网络的参数设计,并通过一台1kW/54V,100kHz的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
其他文献
本文简介了GPRS通信技术,重点讲述了基于GPRS和TMS320F2407DSP的抽油机远程监控的系统组成、通信协议的制定及软件的设计,描述了该抽油机远程监控系统具体实现方法。实践证明,该系统实时性好,可靠性高,能够很好地完成抽油机的远程监控功能。
分析了双凸极无刷直流起动/发电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讨论了系统在发电运行状态的控制策略,提出变基准电压的控制方法,设计出一种新颖的带负载电流限制功能的电压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负载状态下电压控制器具有高的调压精度;在过载时能可靠的将负载电流限制在2 倍额定值,具有良好的发电控制性能。
感应耦合式无接触电能传输模式是一种极具潜在发展前景的电能供给方式。本文在介绍了其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常用拓扑等基础上,详细分析并建立了其核心器件——无接触变压器的数学模型,通过与普通高频变压器比较,提出了绕组估算与次级补偿的方法和方程,并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初级变换器软开关的实现和次级补偿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
LED的供电电源除了要求高效率、高功率因数,还必须具有高功率密度。作为储能电容的电解电容通常体积较大,影响了电源功率密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了提高电源的功率密度,必须减小电源中的储能电容,从而减小电源的体积。本文分析了输入功率因数、输入功率脉动与所需要的储能电容容值的关系,提出在变换器的输入电流中注入三次谐波的方法,在满足输入功率因数不低于0.9,输出电压纹波不变的条件下将储能电容容值减小为原来
本文提出了一种磁集成复合式全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该变换器结合了复合式全桥三电平变换器和LLC谐振变换器的优点:适合于在宽输入电压范围的应用场合如燃料电池。通过该集成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磁件的数量和体积,而且可以减小变压器副边的漏感以确保副边整流管实现零点流开关。本文通过一个200-400V输入, 360V/4A输出的原理样机验证了磁集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给出实验结果。
介绍了脉冲功率用半导体功率器件发展动向、热点研究问题,同时结合研究实际介绍了新型脉冲功率器件近年来在单次和重复频率脉冲开关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本文基于交变电场中趋肤效应的理论,研究了一种半导体脉冲开关器件RSD中存在的趋肤效应问题。根据日本学者提出的对半导体器件家族的分类方法先将其划分为PIN 型二极管器件,并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了这种器件的基本结构,对该器件在通过脉冲电流时的电流密度和焦耳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将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证实了该器件工作时趋肤效应的存在。
给本文运用MATLAB计算软件对半导体大功率器件RSD(Reversely Switched-on Dynistors)在反向预充过程中N 基区的等离子体分布进了仿真。在模型的计算中,遵循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的一般原理,得到RSD在反向预充阶段等离子体在不同时间点的分布。仿真得到电流波形和试验得到的电流波形的一致性证明了计算结果的可信性。
串联解耦和状态反馈解耦是目前常用的解耦控制方法。在三相电压源型变换器中,解耦控制能有效地改善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然而解耦控制器的性能和系统参数检测的精度有极大的关系,串联解耦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要优于状态反馈解耦。文中首先建立了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了基于串联解耦控制的控制器,并分析比较了串联解耦和状态反馈解耦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
本文通过分析BOOST功率因素校正和半桥逆变拓扑结构的双级电子镇流器,给出了相应的单级电子镇流器。通过PSpice仿真与分析加以验证,比较单、双级电子镇流器的仿真结果。单级电子镇流器可完全替代双级电子镇流器,具有结构简单,器件少,成本低,功率因素高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