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激烈的竞技比赛中,有效克服高焦虑的不良影响己成为运动心理学的一个研究主题。注意控制理论(ACT,Eysenck,Derakshan,Santos,Calvo,2007)提出,焦虑干扰中央执行系统的抑制与转换功能,Baumeister,Vohs,Tice于2007年提出的自我控制力量模型表示,注意控制是自我控制中的重要一部分,进而,有研究者(Englert,Bertrams,2013)尝试将两种理论进行结合,探究自我控制资源在焦虑与操作成绩之间的作用,但均未对机制进行研究。目的:通过眼动仪测量抑制功能与转换功能指标,考察两理论的结合作出的预测。本研究假设:a.状态焦虑干扰抑制与转换功能;b.损耗状态在焦虑与抑制、转换功能之间起到调节作用,进而影响操作成绩。方法:预实验探讨中文版E-crossmg的自我损耗方法。在损耗任务中,去除汉字中最常用的笔画"横",诱发抑制习惯性反应产生的损耗状态。结果显示,在任务难度与自我控制指标的主观报告中损耗效应显著。实验一与实验二分别探究自我损耗在焦虑与抑制、转换功能之间的调节作用。两实验均采用2*2的混合设计,损耗状态为组间自变量,因变量为眼跳潜伏期与错误率。结果:含30名参与者的实验一表明,高低状态焦虑在心率、MRF-3上差异显著,在皮肤导电性上边缘显著。损耗操控检查在任务难度、努力程度、自我控制上均有显著效果。作为因变量的抑制功能指标即反向眼跳潜伏期的结果显示,状态焦虑主效应显著(p=.000,偏η~2=.572),自我损耗主效应不显著,二者交互作用显著(p=.034,偏η~2=.151),且有较大效果量。含22名参与者的实验二中,作为因变量的转换功能指标即混合反向眼跳潜伏期转换代价的结果显示,状态焦虑(p=.001,偏η~2=.429)与损耗状态(p=.035,偏η~2=.204)主效应显著,但二者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结果支持了注意控制理论假设,但自我损耗仅调节焦虑对中央执行系统中抑制功能的干扰。本研究提示,可将自我控制资源作为缓冲剂,通过预防或补偿来应对高焦虑状态对执行功能的消极影响,抑制分心刺激,保证运动员比赛的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