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式教学在皮肤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来源 :第十届四川·重庆皮肤性病学术会议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三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析问题式教学在皮肤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皮肤科本科的护理实习生5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实施问题式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式教学.1个月后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出科成绩.结果:实验组的考试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问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临床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效的提升学习成绩,值得在皮肤科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人兽共患癣菌病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收集的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并临床诊断为人兽共患癣菌病患者和动物分离的皮肤癣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M38-A2方案,测定收集的临床菌株对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及氟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参考M38-A2方案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灰黄霉素、伊曲康唑、
会议
目的:对人兽共患癣菌病进行病原菌鉴定,了解引起人兽共患癣菌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就诊于我科并临床诊断为人兽共患癣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和动物分离的皮肤癣菌,用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学方法鉴定菌种.以微卫星序列(GACA)4为引物对菌株的DNA进行扩增,随后针对非转录间隔区(NTS)设计引物,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方法鉴定来源于患者和动物间菌株的
会议
目的:报告AIDS继发新型隐球菌感染1例.方法:分析1例AIDS继发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诊疗经过.结果:该患者为HIV阳性病人,女,39岁,长期广东汕头打工.因全身皮肤起丘疹、结节伴间断咳嗽、咳痰4月,反复头痛20天,发热15天于2014年2月3日于我院住院治疗.查体:38.7℃,脉搏:83次每分,呼吸:21次每分,血压:110/78mmHg.急性面容,精神差,颈部可触及数个直径约0.5cm大小肿大
会议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的性传播疾病.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梅毒报告455,818例,报告发病率33.64/10万,居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第3位.该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危害性大.近年来,该病伴随HIV流行其临床表现及转归更为复杂.隐性梅毒、神经梅毒、血清固定等问题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本人就这些热点问题与各位同道进行探讨,并与大家分享其应对策略和处置措施.
会议
目的:分析皮肤细菌感染的菌种构成及部分致病菌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大坪医院皮肤性病科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离培养的细菌共376株,并用EXCEL及SPSS分析细菌构成及耐药情况。结果:大坪医院皮肤科送检的标本中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菌分别为首位和第二位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利福平、庆
会议
目的:探讨门诊足癣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为提高足癣患者治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门诊足癣患者100列随机分成常规两组及实验组,对试验组提出治疗要求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时间、治疗经费都少于常规组,疾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复发率,预防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会议
目的:回顾性分析侵袭性曲霉病(ⅠA)的特征性病例,并浅谈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临床体会.方法:从我院2012年至2015年检测的6433例病例中挑选2例确诊病例,从GM水平、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微生物学以及组织病理学表现作分析,来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性.结果:GM水平检测可早于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微生物学以及组织病理学表现,但是仅仅靠GM水平不足以确诊ⅠA.结论:ⅠA近年来病死率居高不下,最主要的
会议
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是一种以病人的基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新兴的医疗方式。旨在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最大限度减少治疗的副作用。 近年来由于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特别是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信息统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基因组学上的应用,推动了皮肤科疾病的风险预测、病情监测和靶向药物治疗等精准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的应用。
会议
目的 考察红外偏振光联合皮肤针叩刺法治疗斑秃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对照组、B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6例接受红外偏振光局部照射联合皮肤针叩刺法治疗,A对照组46例,仅采用红外偏振光照射疗法治疗,B对照组49例,仅采用传统皮肤针叩刺疗法治疗.结果 分别在第1,第2,第3疗程结束后的疗效进行观察,观察组始终对A、B两对照组保持了明显的疗效优势,P值均<0.05.结论 红外偏
目的:通过对3例不同类型的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的诊断,完善EB的诊断流程.方法:运用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透射电镜及基因检测分析3例EB患者,并对其家系进行调查.结果:①例一1岁,例二9岁,例三2月,3例患者均为出生数天后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躯干、四肢反复水疱、大疱、糜烂(图1);②例一胞姐曾有与其类似临床表现,14岁死于败血症,其余2例患者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