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感染之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3月—2012年间,先后收治16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并感染病人,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9岁~58岁。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感染之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3月—2012年间,先后收治16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并感染病人,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9岁~58岁。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建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Knee Traumatic Arthritis, KTA)的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胫骨平台骨折术后KTA发生的可能性。
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目前主要采用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人工合成替代品等修复骨缺损。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难以满足临床上修复各种骨缺损的需要。组织工程学的提出和发展为骨缺损的临床修复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及应用领域。随着目前骨组织工程研究的快速发展,组织工程化骨已经成为最有希望进入临床应用的组织工程成果之一。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部分断裂后采用射频修整术与加强性单束重建手术的疗效差异,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54名ACL部分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区别被分成两组:关节镜下射频修整组(n=16)和加强性单束重建术组(n=38)。所有患者随访2年。
目的:腕部舟状骨陈旧性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也是困扰骨科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本实验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腕舟状骨陈旧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探求一种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的较好方法。方法:本实验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陈旧腕舟状骨骨折3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
目的:对于胫骨开放性骨折、伴感染骨折以及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骨折,常规采用外固定支架或者二期内固定等进行治疗,但由于外固定支架体积庞大,患者生活不便,难以接受长期的外固定,且稳定性差,容易再移位,导致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目的:探讨无痛康复治疗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粘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无痛康复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例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粘连患者,进行软组织疤痕松解术,松动髌上囊,各个方向推髌骨,患者屈膝至终末端,采用Kaltenborn Ⅲ手法,施予一个平行于胫骨骨干的力,分离胫骨关节面,并在胫骨粗隆处做胫骨相对股骨向后的滑动。手法结束后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力训练、稳定性训练、本
目的:运用可视化健康教育方法提高髋膝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宣教效果,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选取首次全麻下行单侧髋或膝置换的患者,50岁≤年龄≤80岁,择期手术,非骨折,不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认知功能正常。
目的:研究因脊柱肿瘤压破导致不同程度截瘫患者行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1年至2015年间在我院诊断脊柱肿瘤压迫、截瘫行脊柱肿瘤切除、减压固定术患者共58例。根据截瘫程度分成完全截瘫组和不完全截瘫组。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实施,术后给予甲强龙治疗3天。
目的:由于桡骨头在CT横断位上呈现出圆形,因此,不可能对CT横断位的桡骨头安全区进行直接定位,此前的安全区定位方法仅能在术中,医生可以直视桡骨头时使用,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新方法,使得可以医生可以直接通过CT来定位桡骨头的安全区。
目的 探索活性甾体分子Icariin(ICA)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1.分别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