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验证和比较针刺配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及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把8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剂量≤200mg/日(以冬眠灵效价算)的抗精神病药物服用,同时采用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足量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主要穴位:水沟、百会、内关、三阴交。临证配穴,根据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对精神分裂症的分型来进行酌加它穴。操作:用26-28号1.5寸或1寸针,穴位均按常规针刺方法操作(人中穴朝鼻根部斜刺,提插捻转至患者流泪或眼眶湿润为度),均以得气为度,而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实施提插捻转一次,每次时间大约3分钟。开始每天一次,下午3:30左右施针,待病情稳定后可隔日一次,精神病症状消失后可一周三次。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副反应量表(TESS)及精神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PRS、SAPS、SAN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TESS量表评定结果自始至终有特别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配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具有相同的疗效(P>0.05),不论在阳性症状方面还是在阴性症状方面疗效近似P>0.05),且起效快,而在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后者,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