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K型技术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应用K型腔内成型技术治疗15例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66岁。全部病例有明显肢体缺血表现,其中:间歇性跛行11例(73%),平均距离88米。静息痛4例(27%),足趾坏死2例(13%)。辅助检查结果提示:腹主动脉远端-双髂总动脉闭塞伴一侧股浅动脉局限性
【出 处】
:
第六届国际布加综合征学术大会暨汪忠镐血管论坛、首届中国布加综合征与静脉疾病介入治疗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K型技术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应用K型腔内成型技术治疗15例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66岁。全部病例有明显肢体缺血表现,其中:间歇性跛行11例(73%),平均距离88米。静息痛4例(27%),足趾坏死2例(13%)。辅助检查结果提示:腹主动脉远端-双髂总动脉闭塞伴一侧股浅动脉局限性狭窄2例,双髂动脉狭窄伴闭塞3例,左侧髂总动脉闭塞伴双侧股浅动脉闭塞2例,右侧髂总动脉闭塞8例,其中4例伴有一侧股浅动脉狭窄和闭塞。全部病人ABI检查最低为0.0,最高为0.6,平均0.36±0.3。结果:全部病例应用K型技术均获成功,同时在双侧髂动脉内共植入40枚支架,平均每人植入2.7枚支架。其中15枚为自膨支架,25枚为球扩支架。治疗后血管造影中显示,全部病例病变部位血管形态明显改善,无≥30%管腔狭窄情况存在。病变血管近远端压力差平均为5 mmHg。手术后肢体ABI测定:最低为0.5,最高为1.0,平均为O.8±0.2,与手术前相比平均提高0.44。全部病人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住院日七天。术后随访二年,原发性通畅率为87%,二次通畅率为94%。结论:应用腔内K型技术治疗主-髂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迫切要求。解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剖析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开展“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即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构建严格遴选办法,突出择优原则;形成全新课程体系,培养中医思维;选聘优秀教师团队,注重师承教育;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临床技能,探索构建“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师承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教学管
主动脉夹层(Aon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管疾病,起病急、进展决、死亡率高。Meszaros[1]等报道急性夹层发病后24h内死亡率约为50%。48h后升高至68.2%。自1999年Dake[1]报道使用支架型血管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以来,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EVR)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外科手术,尤其是Stanford
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早期和中期治疗结果。方法:2003.1—2008.11本科室对62例急性和53例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治疗术。术前行64排CTA和超声检查,术中再次造影测量,所有患者成功封闭第一破口。术后患者均行64排CTA随访(1—70月,平均25.7±7.6月),所有临床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结果:住院死亡率
目的:评价同期联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我们共对25例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患者实施了同期CEA与CABG手术。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63~85岁,平均(70.9±6.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其中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6例,2支血管病变4例,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急性顽固性鼻出血的介入操作技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策略。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的血管造影后后,选择适当栓塞材料栓塞双侧病变区供血动脉血管床,随访30天观察动脉栓塞疗效及并发症。结果:34例病人均成功完成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31例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或明显减少,治疗有效率91.17%。2例(6.25%)
BACKGROUND: The transperitoneal approach to the aorta is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surgical approach in aortic surgery as it is simple, fast and provides excellent exposure of the intra-abdominal cavit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虽然手术作用仍有争议,但是严格手术指征,多能获得良好效果。现主要对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现状和并发症的防治做一综述。
目的:研究在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中,血管压力假性升高的发生比例,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或门诊就诊患者的下肢无创血管检查中的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r,ABI)与趾臂指数(toe brachial index,TBI),并与彩超,造影,MRA,及CT等结果相比较分析其踝臂指数是否存在假性升高。结果:在182名患者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rteriography,CTA)方式回顾性研究中国人群升主及弓部血管的直径、长度特点。方法:选择06年9月-07年9月在我院接受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的个体388例,使用GE公司AW4.2工作站测量升主、弓部、弓上分支的直径及长度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脉开口以上至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主动脉直径D1—D6分别为33.4
目的:探讨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型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型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治疗的12例病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56.3岁。全部病例均有慢性肢体缺血性病史,平均19.3个月(3月—48月),间歇性跛行距离为50米-200米,平均125米。其中静息痛5例(42%),足趾坏死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