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概述了语言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早期语言与早期语言评估与训练方法,例如S-S语言发育检测方法。介绍了早期语言评估与训练系统ZM12.1。
【出 处】
:
2011广东康复科学学术大会暨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第四届科主任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概述了语言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早期语言与早期语言评估与训练方法,例如S-S语言发育检测方法。介绍了早期语言评估与训练系统ZM12.1。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皮下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6:1)复方制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内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细菌感染动物模型,测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6:1)复方制剂的体内抗菌活性,并与注射用瑞普欣(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进行了比较。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6:1)皮下注射给药对产酶大肠杆菌(3128)、绿脓杆菌(330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
目的:考察及评价不同配比的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对临床分离产酶株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并与单组分头孢噻肟钠和先舒(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1)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生物法测定头孢噻肟他唑巴坦钠(2:1、4:1、6:1、8:1)、头孢噻肟钠及先舒(头孢派酮舒巴坦钠1:1)对22种临床分离产酶株β-内酰胺酶粗提液的相对水解率及抑酶保护率。结果:各配比的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对所试菌株产生的β-内酰胺酶
目的:评价头孢噻肟联合他唑巴坦复方制剂的抗菌活性及不同配比间的差异。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观察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及时间杀菌曲线。结果:头孢噻肟钠与他唑巴坦钠以6:1配比的体外抗菌谱较头孢噻肟钠扩大,对产酶菌株,二者合用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头孢噻肟钠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作用与4:1、2:1配比相当,与头孢哌酮/舒巴坦(1:1)比较其抗菌活性略强,对非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复方制剂的体内抗菌活性,并与注射用先舒(头孢哌酮钠舒巴坦1:1)进行了比较。方法:建立产酶的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动物模型,皮下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复方制剂及对照药先舒,用Bliss法计出各受试药的ED50及95%可信限,并进行t检验,运用NDST软件程序计算统计。结果: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皮下注射给药对产酶的
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观察两药PAE期间对MRSA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不同接触浓度、不同接触时间的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MRSA的PAE,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两药PAE期间MRSA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MRSA均能产生中度PAE,且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接触浓度的增加,PAE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药在
目的:分析讨论夫西地酸钠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1年8月中国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全文数据库内的有关夫西地酸钠ADR的文献,结合我院2009年1月-2011年8月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夫西地酸钠致不良反应有17例,ADR在各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生,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是变态反应、肝胆系统损
目的:探讨氨曲南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全文数据库内收录的30例氨曲南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氨曲南所致不良反应呈逐年增加趋势。不良反应多在用药30min内发生,有12例占40%;不良反应的类型多为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迟发型过敏反应,以神经系统与精神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和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多见,占总数的75
蠕虫主要包括土源蠕虫、丝虫、吸虫和绦虫等。蠕虫感染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蠕虫感染率高、对人类危害巨大,降低其危害除了需要依靠预防医学的手段,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外,对感染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和蠕虫感染的严竣形势形成反差的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蠕虫感染的药物却十分有限。因此,文章研究了以电子传递链为作用靶点的微生物来源抗蠕虫药物研究进展。
自从二十世纪40年代以来,经大量的寻找新抗生素的研究,许多有效的抗生素己被开发出来,但是它们往往针对同一靶点,事实上抗菌靶点十分有限,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不同于己有药物作用靶点的新型抗菌药物。肽脱甲酰基酶在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是细菌蛋白质合成中的关键酶,作用于该酶的抑制剂可以使细菌生长抑制或死亡,而真核细胞PDF和细菌PDF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这为开发选择性的广谱PDF抑制剂提供了依据。因此,对PDF及
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和保障,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每个临床医生的责任,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