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前是否需等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血小板减少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探讨不等待该结果即开始静脉溶栓能否缩短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对溶栓的安全性是否造成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在12 h内的AIS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观察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回顾性分析同期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自2012年6月26日起,溶栓治疗急诊流程进一步改进,排除相关病史用药史并经患者知情同意后,不等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报告即开始行rt-PA静脉溶栓,按照是否等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报告分为等待组(83例)与不等待组(37例),比较两组DNT、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共纳入发病在12 h内的AIS和TIA患者298例,其中8例存在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异常。行静脉溶栓者120例,不等待组DNT较等待组明显缩短 (59 min与90 min;U=870.000,P<0.01)。两组早期疗效、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7 d病死率和3个月良好预后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AIS患者早期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很低。AIS患者静脉溶栓前不等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可以显著缩短DNT,未观察到其安全性减低。

其他文献
城市绿化工程主要以园林设计为主,结合对城市的深入调查,与城市园林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使城市的人居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科学.随着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逐渐增强,海绵城市的
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工程需要不断引入和更新智能建筑技术增强建筑的功能价值。文章指出智能建筑技术通过解决新时期建筑工程实际问题满足工程各参与方的需求,主要对现代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IoT(物联网)技术、3DP(3D打印)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等智能建筑技术进行探讨,从技术和应用两个方面对智能建筑技术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可为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建筑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
文章主要在结合衡山县污水处理工程中,对一种新型、高效化的过滤技术——D型滤池进行介绍分析。在工程的改造与应用上,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简要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