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区的生产:广州同德围地区的空间生产逻辑

来源 :2015年中国城市地理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loud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空间生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广州同德围地区这一空间演化、历史变迁与现实矛盾的剖析,分析这一原本发展底质和基础较弱的地区如何建构、演绎和强化为一种作为贫困区的社会空间。由于人口、产业、产权和开发主体构成的复杂性,这一地区在空间上呈现一种叠合式的区隔特质。
其他文献
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12年河南省状态层面和资源环境支持系统层面健康城镇化的空间特征。借助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健康城镇化发展的类型区;根据不同类型区健康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多元化健康城镇化发展模式:提出了河南省应采用城市群发展模式,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区域的普适性策略;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域推进健康城镇化的相应模式和针对性策略。
中国城镇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核心话题之一,作为区域差异巨大的国家,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考虑区域特性、针对区域问题、提炼区域模式。在国家政府2014年3月发布第一部城镇化规划纲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之后,2014年9月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又于2015年3月将61个地区列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以山东省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四大经济区域为依据,结合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将山东省划分三大区:鲁东区、鲁中区、鲁西南区。基于2001~2013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三大区域差异。并据此提出了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地理实验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途径。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之一。高中地理教学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理实验可以在课堂进行。本文阐释了地理课堂实验的概念、地理课堂实验的主要类型及具体的实施策略。旨在通过地理实验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会议
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从常住人口计算目前已经达到54.77%,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区间.促进城市(镇)建设用地合理规划与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为化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田园城市”理论作为西方城市规划的经典,对我国的城乡用地统筹、城市用地布局等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但目前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原文示意图与规划思想的定性研究层面.
会议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城市化问题的严峻挑战,可持续城市化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自2002年联合国人居发展署提出可持续城市化概念以来,可持续城市化研究的内容也日渐趋于丰富和充实。
基于ArcGIS及GeoDa软件平台,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分析方法,从整体及局部对吉林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进行分析;进而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究吉林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及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吉林省各县区间城镇化水平空间关联性较强,空间差异不断减小。
本文对产业集中区环境空间冲突的类型、评估的空间单元、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并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基于污染源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的分析,对环境空间冲突的空间格局和环境管理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会议
本文首先对都市区、城市群概念、标准进行界定,将城市群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上,从而为城市群的认定划分提供了具体的指标依据;进而用近两次人口普查和2011年区域经济统计年鉴数据,对社会经济意义上的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进行实证研究。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地区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和重组,正面临着从传统地理场所空间边界向以要素流动为基础的流动空间转型。越来越多的城市群出现,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