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施氮下甘蔗//大豆间作系统生产力及稳定性研究

来源 :第十七届中国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mwj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09-2014年连续6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探讨甘蔗//大豆间作模式(1∶1,1∶2)和施氮水平(300 kg·hm-2,525 kg·hm-2)对蔗田生产力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作,甘蔗//大豆间作系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土壤当量比(LER)均大于1(1.10-1.84),且6年田间试验均以甘蔗//大豆间作(1∶2)模式在减量施氮水平下比值最大;不同种植模式和氮肥用量对甘蔗产量无显著影响,大豆产量因种植密度的差异受种植模式影响较大;甘蔗产量年际间变异系数为17%-20%,各处理产量保持稳定且无显著差异,大豆产量年际变异系数为28%-39%,以减量施氮下甘蔗//大豆间作(1∶2)稳定性最高(28.66%);2014年作物收获后,常规施氮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高于减量施氮,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甘蔗//大豆间作减量施氮维持了系统生产力及稳定性并有效减少了氮肥的施用.
其他文献
Bt基因导入玉米所培育的Bt玉米的广泛种植减少了杀虫剂的投入量,但其根系可以分泌有杀虫活性的Bt蛋白,这是否影响丛枝菌根真菌与玉米共生关系的建立是近年来一直争议的话题。本实验通过温室盆栽,对比分析了Bt玉米品种5422Bt1和5422CBCL与常规品种5422在接种Glomus mosseae (+G)和不接种(-G)处理下根系侵染率,并用定量PCR方法测定玉米-AMF功能基因ZEAma:Pt1;
以矮抗58和周麦18为材料,在壤质潮土上开展了测墒灌溉与氮肥运筹配合对不同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前期耗水比例较低,重度胁迫和充分灌溉矮抗58高于周麦18,轻度胁迫则低于周麦18;中期耗水显著增加,矮抗58高于周麦18;后期品种间差别较小.矮抗58总体耗水量较周麦18略高,轻度胁迫有利于降低耗水量,其中矮抗58轻度胁迫与充分灌溉相比分别减少18.89~ 104.45mm,周麦1
太子参(Radix Pseudostellariae L.)作为福建省的道地药材,其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等功效,药历史悠久、临床疗效确切,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但是,长期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连作障碍(重茬)问题,在太子参栽培生产中表现尤为严重,连作障碍导致太子参栽培过程中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严重,造成产量、品质下降,严重制约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试验在大棚水泥池内种植两个Bt玉米(5422Bt1和5422CBCL)及其同源常规玉米5422三个月,同时还田相应玉米秸秆两个月,研究连续6次种植及6次秸秆还田六次过程中Bt蛋白的累积情况以及三层根外土(0-20 cm、20-40 cm和40-60 cm)中有机质、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和全量养分(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连续6次种植及秸秆还田过程中,每次种植B
[目的]分泌蛋白是寄生物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因子,为研究稻瘟病菌活体寄生阶段特异的效应蛋白基因BAS1和BAS4的活体外功能与定位,获得大量的纯化蛋白,将其与mCherry融合并进行了原核表达试验。[方法]根据课题组前期PCR分析BAS1和BAS4在稻瘟病菌株中的多态性结果,选取有PCR扩增条带的菌株培养以提取总RNA,以反转录获得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BAS1和BAS4基因编码区
基于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广西)70多个站点1951年以来实测数据,发现近60年以来该地区年降雨量以-11.4 mm/decade的速率下降,而极端气候事件逐渐增强,其中云南和广西分别发生干旱和洪水的风险较大.通过研究喀斯特典型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氨氧化细菌与古菌的多样性,发现氨氧化细菌比氨氧化古菌能更灵敏地指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中可利用氮素的变化,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有利于加快植被恢复与重建的进程.
To reveal the tolerance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one rice rhizosphere bacterial Pseudomonas to cadmium stress, proteomic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ly expression of proteins under
水稻相对病斑高度法作为水稻纹枯病传统的接种方法,需要将水稻培养至分蘖末期或抽穗期,再进行活体接种,耗时耗力,且试验条件不好控制。本研究以水稻相对病斑高度法(活体接种)为对照,利用水稻离体叶鞘法和水稻离体叶片法测定了水稻纹枯病菌致病性和粗毒素活性,比较活体接种法与离体接种法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水稻离体叶片法、水稻离体叶鞘法和水稻相对病斑法测定结果均呈显著正相关,水稻离体叶片法和离体叶鞘法测定结果能够部
为了比较氮肥投入及豆科作物间作对蔗田碳汇的影响,采用投入产出法对常规施氮(525 kg·hm-2)和减量施氮(300 kg·hm-2)处理下甘蔗与大豆1∶1和1∶2间作、甘蔗单作、大豆单作种植模式农田生态系统C的输入和输出情况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C输入量均显著高于甘蔗单作和甘蔗//大豆(1∶1)间作模式,常规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C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agroforestry systems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following the recognition of agroforestry as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strategy.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