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心理学的历史上,自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各种心理学流派都从不同角度去阐释自我,以期解读人类自身的奥秘。精神分析学派的自我观认为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在本我和超我中间调解冲突、维持平衡。行为主义将人看作是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自我不再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人本主义则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其表述中的自我更像是一种本能。认知主义的自我更是成了一个认知加工的过程,是信息接收、编码、存储等一系列过程的集合。但这些取向,都无法摆脱追求普遍规律、寻找实体"自我"的思考方式。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我"不再被当作是我人格的"核心"或本质,即不存在一个心理的实在或精神实体,一个本质的"自我",使对"自我"的关注应该从作为实体的"自我"中转移出来,而把焦点放在"自我"建构的方法上。叙事心理学作为后现代心理学中杰出的代表,无论在理论建构或者实证研究中,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叙事心理学的自我观认为人天生就是故事的叙说者,故事使人们的经验得以一贯和连续,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挥核心作用。故事是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在生命中,故事被创造着、讲述着、修改着、再讲述着。从故事的叙说中,我们理解发现了自我,并把自我展示给他人。我们正是通过这种叙事或故事的过程把零零碎碎的经验组成有意义的整体,并通过叙事的过程理解自身的生活经验。因此,叙事和故事远非事件细节的陈述和罗列,而是产生生活意义的方式方法。叙事自我就是我们生命故事中各个"我"的统一体,因故事的丰富而真实。本文试图借自我这一心理学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通过比较传统心理学各流派与叙事心理学对自我的不同解读,从叙事心理学的理念和研究思路中探索出一个全新视野的自我理论。并由自我为线索,深入探讨心理学历史的发展脉络,及后现代思潮对心理学的冲击,力求明晰叙事方法论对心理学未来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