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在钢材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 :全国理化测试学术研讨会暨《理化检验》创刊50周年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9904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LA-ICP-AES)联用技术,探讨了各种因素在测定中的影响,并在优化的条件下建立了测定中低合金钢样品中的元素浓度的方法,用于金属样品的无损检测。
其他文献
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法和蒸馏法测定长豆干、梅干菜、黄花菜、百合干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时,后3种物质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分别为1.13%,2.06%,1.75%,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应≤10%),无显著性差异;蒸馏法操作简便,不使用有毒试剂,在实际检测中成为首选,特别是在做单样或少量样品时,蒸馏法更为快速、简便。
利用Calvet微热量热仪分析测试了不同质量分数的胶凝剂在偏二甲肼(UDMH)液体推进剂胶凝过程的热效应。整个胶凝过程为先溶解吸热、接着缔合放热最后趋于稳定的过程,得到溶解焓与胶凝剂的质量分数成线性关系,浓度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产生的热效应受浓度影响越大。得到缔合焓与与胶凝剂的质量分数成指数关系,随着胶凝剂含量的增加,在热力学上表现为放热量显著增加,胶凝化时间较长。这两个关系式可应用到确定配方的
机械手在玻璃生产企业中大量使用,其顶端塑料吸盘吸附在玻璃表面时易产生明显的压印痕,严重影响了玻璃的外观质量。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印痕”进行分析、鉴定,其结果为相关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帮助。
阐述了核磁共振法测试聚丙烯粉料萘烷可溶物含量的分析原理和分析步骤,针对专利商方法在测试时存在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差的现象,查找原因,通过增加样品预处理步骤并研究样品预处理温度条件,消除影响核磁共振法测试萘烷可溶物含量的影响因素,提高测试正确度。结果表明:对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后,核磁共振法测试聚丙烯粉料萘烷可溶物含量达到了较高的重复性和准确性,满足了方法要求,并且方法简便、快捷,可节省化学分析法测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花蚬、牡蛎和扇贝中重金属含量。用湿法消解法溶解试样,测得花蚬中含Cu 13.86 mg·kg-1,Pb 9.65 mg·kg-1,Cd未检出;牡蛎含Cu 705.98 mg·kg-1,Pb 5.29 mg·kg-1,Cd 11.43 mg·kg-1;扇贝含Cu 16.47 mg·kg-1,Pb 5.26 mg·kg-1,Cd 13.39 mg·kg-1.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
以黑色PC-ABS合金颗粒为样品,采用3种制样方法(压片法、薄膜法、热压法)进行红外制样,用红外光谱透射模式扫描得到谱图。试验结果表明:薄膜法制样得出的谱图基线平稳、透过率高、出峰明显。建议对黑色、类似PC-ABS合金的物料进行红外测试制样时,优选方法的顺序为薄膜法、压片法、热压法。
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分析了天然富硒菜籽、菜饼、压榨油及浸出油中硒的含量。试验中,硒的线性范围在20 μg·L-1以内,相关系数为0.9993,富硒菜籽总硒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2.7%,总硒的加标回收率为105%。试验表明:天然富硒菜籽、菜饼、压榨油和浸出油中的总硒质量分数分别为834.341,2669.595,139.934,115.046 μg·kg-1,都达到或超过60 μg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一种无机化学成分分析仪器,它广泛应用于汽车业、机械业、冶金业、地质业等的微量和痕量元素分析。本文就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中低合金钢中铬的检测方法、试验条件、试验所用化学试剂、标准曲线的校正、精密度和准确度等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用磷酸-硫酸-硝酸-氢氟酸溶解试样,在几个相同量的试液中,分别加入浓度依次递增的钼、铬、锰、镍和铜标准溶液,再加入氯化铵溶液,用空气-乙炔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5种元素的含量。建立了优化的仪器工作条件,并对可能存在的元素进行了干扰试验。5种元素的回收率在98.0%~102.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为1.7%~2.8%。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探讨高温合金中微量铈的测定。以盐酸-硝酸(5+1)溶液、氢氟酸在压力为1.5 MPa下微波消解样品,其检出限为0.022mg·L-1。用该方法测定高温合金中铈的质量分数在0.005 0%~0.50%范围,连续测定6个平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54%以内,回收率在94.4%~103%之间,相对误差在3.7%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