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前环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J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骨盆前环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在载荷作用下骨折的位移情况,不同内固定方式在骨盆前环骨折治疗中的稳定性.方法 通过螺旋CT对健康成人骨盆进行扫描,将扫描数据录入到Mimics10.1、Geomagic Studio 12等软件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人为在骨盆耻骨上下支中段分别设定一处骨折点(a点、b点),而后环视为骨折后已进行内固定,然后设定边界和载荷条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方案是否能够科学有效的重建肘关节足够稳定性,以及恢复肘关节足够的活动范围。方法:2013年1月-2015年8月,对我科收治的2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采用肘关节内侧和外侧联合入路。
目的:选取60例已确诊脊柱炎患者,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进行比较回顾分析,得出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高临床诊断率。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following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with or without instrumented fusion for thoracic myelo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术(TJA)患者大多为高龄,合并体重指数(BMI)和葡萄糖耐量异常,这些因素和手术类型可能会影响纤溶系统。目的:探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类型、对TJA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经皮内窥镜辅助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摘除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06月到2015年06月我院骨一科符合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纳入标准的2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诊断为同一节段椎间盘再次复发突出,均选用经皮内窥镜下THESSYS技术进行再次突出的髓核摘除,术后常规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第
目的:探讨骨盆入射角与退变性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调节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36例退变性侧凸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本项研究,120例同年龄段、同性别组成的健康体检者纳入本研究作为对照组。
目的 分析应用中医骨折三期疗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所有骨折不合并肱骨头骨折及肩关节脱位,男性64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5.9岁,随机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2例,手术组的42例,Neer骨折分型Ⅰ型-Ⅲ型,均采用常规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给予三角巾悬吊4周,研究组接受中医骨折三期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费用
目的 分析经皮7.9mm内窥镜(椎间孔镜)辅助下行TESSYS技术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06月到2015年06月我院骨一科符合腰椎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病变(ASD)的病例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19例患者均通过影像学判断为腰椎内固定术后手术邻近节段突出,无脊柱失稳,内固定移位等,所有病例均选用经皮内窥镜下TESSYS技术进行内固定邻近节段的髓核摘除,术
目的:探究疼痛干预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本院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将这6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疼痛干预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两组各30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以及护理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总评分变化情况。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情况及各矢状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以侧凸角度的均数作为分组依据,分为轻度侧凸组和重度侧凸组,选取40例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年龄及性别组成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