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当前人参栽培中普遍存在的土壤退化现象,通过田间试验、微区试验,研究了生物改良剂对参后地的修复作用,对比分析了以秸秆添加微生物菌剂为主要成分的生物改良剂,对参后地和新林地人参生长状况、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改良剂后参后地土壤紧实度、容重降低;土壤pH 值、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经过处理参后地土
【机 构】
: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长春 130118
【出 处】
:
2009土壤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安全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人参栽培中普遍存在的土壤退化现象,通过田间试验、微区试验,研究了生物改良剂对参后地的修复作用,对比分析了以秸秆添加微生物菌剂为主要成分的生物改良剂,对参后地和新林地人参生长状况、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改良剂后参后地土壤紧实度、容重降低;土壤pH 值、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经过处理参后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其他文献
随着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土壤动物在揭示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生态恢复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生态退化导致了土壤动物数量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土壤动物丧失使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阻。通过利用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改变来指示生态退化进程和凭借土壤动物强大的修复能力对退化土壤进行治理将是有益的探索。退化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研究还有待进
采用箱培养法结合快速线检测系统,研究了光照、氮源对分蘖期水稻叶际NOX (NO, NO2 )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用水稻品种是一种具有超高NO挥发能力的植物,在白昼强弱不同光照条件下水稻均有显著NO挥发效应,0.5 N-4 N(N=20 mg/L)硝、铵态氮范围平均水稻NO净挥发速率(按鲜质量(g, FW)计算)分别达0.011 5、0.0095μg/gh;水稻在挥发NO的同时,也有同步
为揭示城市扩张影响下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选取江苏宜兴市为研究区域,在城乡交错带地区布设3条样带,采集表层土壤样品计24 个并对重金属Hg、Pb、Cu和Zn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城乡交错带土壤局部地区已发生了Hg污染和Pb、Cu累积现象。(2)Hg、Pb含量受城市扩张影响较大、空间分布较复杂,Cu、Zn含量受城市扩张影响较小、空间分布相对较简单。(3)Hg、Pb、Cu含量在空间呈带状各
对滇池大清河流域农田及沟渠排水布点采样,分析了该区域农田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农田沟渠排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农田氮素累积状况及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清河流域靠近昆明城区土壤中总氮明显高于靠近滇池湖区的,而近城区土壤中的碱解氮含量比近湖区低;(2) 农田沟渠水靠近城区的总氮含量比靠近湖区的低,农田沟渠水总氮含量受降雨和施肥影响,从5 月到7 月沟渠水全氮的含量急剧下降,7 月到9 月水
为保障蔬菜的品质安全,本文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硅酸盐对Cr、Pb单一污染及Cr-Pb复合污染土壤中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的生物量、Cr 和Pb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到较高水平的Cr-Pb污染时,小白菜对Pb的富集能力要明显高于Cr。施用硅酸盐对减少小白菜吸收Cr、Pb效果明显,其中2.0g/kg效果最好,但该处理严重抑制小白菜生长,不适于生产应用。而Si1处理(1.
本文以柠檬酸铁为催化剂,在近中性pH条件下,以类Fenton氧化法去除经过长期生物修复处理之后,石油污染土壤中的残余污染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和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对生物修复残余物进行了特定分析。结果表明,含有两个氧原子的环烷酸是最主要的物质,此外还检测到多种氧化态多环芳烃。当H2O2 用量为0.98 mol/kg 土时,最佳H2O2 与Fe3+的摩尔比为200:1。当H2O2 用量为
通过田间实验研究,分析了种植第二年与第三年时,苜蓿与老芒麦间作以及间作时苜蓿接种根瘤菌对两种牧草的产量,根际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以及细菌群落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牧草的产量显著提高。间作与间作接种根瘤菌对两种牧草根际土壤的碱解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在种植的第二年,两种处理使苜蓿根际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分别降低了44.8%和45.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种
喀斯特石漠化问题是贵州最严重的土壤退化问题。通过对贵州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进行采样分析,选取土壤质量指标,以无石漠化林地土壤质量指标含量作为区域土壤质量背景值,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土壤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由无石漠化向极强度石漠化演变,土壤粘粒下降,砂粒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砂化严重。石漠化土壤与无石漠化土壤质量关联度计算结果为:潜在石漠化(0.93)>轻度石漠化(0.92)>中
次生碳酸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碳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有机碳库大2-5倍,其形成与周转在该地区土壤碳平衡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分析测定土壤碳酸盐(SC)含量及其δ13C值、土壤CO2的δ13C值,探讨土壤次生碳酸盐形成和重结晶过程中对土壤CO2的固定,并计算其固定量。结果表明:次生碳酸盐的δ13C值主要由土壤CO2的碳同位素组成决定,可用土壤CO
通过自制的土壤侵蚀槽进行模拟降雨试验。在设定10°坡度,降雨强度为1.03-1.05mm/min,整个试验共降雨 316.2mm 条件下,研究了可降解编织物覆盖和种植作物(小青菜)对水土流失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覆盖处理比,稻草编织物覆盖处理和棕榈编织物覆盖处理能显著减少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径流量为86.66-91.10%和 88.02-93.53%,分别减少土壤侵蚀量为96.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