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流运动会导致环境变化,当环境变化愈发严重时会引起环境问题的出现,因此促进经济增长与减轻环境压力之间存在着关键且复杂的矛盾。而关于环境压力确切来源的文献较少,且其中大多数运用IPAT模型或SDA模型将环境压力分解为人口、经济、技术等宏观因素,缺少进一步的细化分解,并且缺少省级层面特别是关于少数民族省份的分析。本文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省份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为研究对象,选取该
【机 构】
: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流运动会导致环境变化,当环境变化愈发严重时会引起环境问题的出现,因此促进经济增长与减轻环境压力之间存在着关键且复杂的矛盾。而关于环境压力确切来源的文献较少,且其中大多数运用IPAT模型或SDA模型将环境压力分解为人口、经济、技术等宏观因素,缺少进一步的细化分解,并且缺少省级层面特别是关于少数民族省份的分析。本文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省份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地区环境数据指标: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进行分析。文章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两个角度分解环境压力指标,将每个指标的变动细化到生产和消费的每个部门和方向;第二部分使用结构分解分析模型(SDA)分解环境压力,将其分解为:环境压力强度、产品结构、需求结构、需求构成、人均需求和人口数量六大驱动要素,并分析这六种驱动因素变动过程及未来趋势,旨在通过此种结构分解分析,剖析该地区环境压力驱动作用的具体来源。本文的环境压力驱动作用分析有将为减轻环境压力,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在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框架下分析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工发展中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取中观为视角以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为对象做尝试性的探索。空间分工是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体现,而衡量一个区域分工发展的最核心要素则是人力资本,其空间集聚过程与区域分工最终是呈动态比较优势特点演化的。所以,本文以动态比较优势视角思考入力资本与区域分工,试图寻找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步伐的有效的中观经济策略。通过研究发现,人力资
区域创新系统构建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区域竞争优势获取的重要途径。开放性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特征,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既有赖于本土创新主体的推动,更离不开外部创新资源的驱动。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一国的区域创新系统演化愈加受到外商研发投资的影响和作用。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跨国公司大规模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中国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热土,同时中国本土的跨国公司也崛起,并开始到海外设立研
中国的一次能源资源和能源需求存在逆向分布,这种区域间的不平衡造成了中国大规模、远距离、跨区域能源输送的长期存在.近年来,中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年均电网基础设施投资高达数千亿元.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技术经济分析的区域电网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估算模型,在跨期利润函数分析框架下,分析了1998-2013年中国31个省市电网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长期影响及其区
本文论证了产业关联以及由外向开放度、市场自由化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三项制度变量构成的区域制度环境对产业结构演化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地级区域三位数制造业的计量检验发现,区域产业结构演化存在路径依赖,区域产业会倾向于朝着与区域已有产业存在紧密联系的产业方向进行多样化发展。此外,区域制度环境作为重要的外部力量,会影响甚至改变产业结构演化的路径和方向,外向开放度高、市场自由化水平强、政府干预力度大的区域更有利
本文运用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来分析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及溢出效应研究,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及其空间模型,力求从时间的发展趋势上,研究京沪高铁通车后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以及京沪高铁通车后城市间溢出效应.通过对2005-2013年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估计方法下,京沪高铁的开通使得沿线城市的经济总量水平相对于样本平均值增加了11.1个百分点到14.1个百分点,京沪高铁
区域联动体系是指形成沿海、沿江、沿边、沿省、沿线联动发展的格局。广西构筑区域联动体系是打造开放发展战略支点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当前,广西联动发展面临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产业结构雷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自然历史条件和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制约。打造开放发展战略支点,广西一是通过构建联动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一中心两港群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发展国际海运业务,增加对外运输航线和班次,进而实现通道贯通。
向工业化后期攀升的现代城市,城市转型与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一种互促互动的趋势。城市转型的实质是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跃升到更高级的城市形态,开始新的城市生命周期。核心是培育创新功能,推动城市主导产业的演进与更替,建构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以粗放式、外延式的发展方式支撑城市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在创造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使城市面临越来越大的转型压
We study tax competition on mobile capital in the appearance of income effect and pro-competitive effect.Tax revenues are allocated to the immobile residents.Three new results are derived.First,Nash e
我国要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就需要推动传统粗放型城镇化模式向紧凑集约、高效绿色的城镇化模式转型,即实现我国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关键是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基于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以及“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利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工资提高相互作用的机制,我国应把收入提高和产业升级作为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和关键。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是导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相对较低的
对目前生态创新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现有研究表明,生态创新需要政府一系列的制度创新、社会创新支持;从生态创新类型上看,系统革新型生态创新环境绩效最大,但成本最高;从创新主体上看,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从社会参与度上看,生态创新需要社会用户的支持与积极参与.选取巴西库里蒂巴、美国波特兰、新加坡、中新天津生态城等典型案例,从生态创新的视角进行了分析,提炼出国内外建设生态城市的经验与启示.基于对中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