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坯连铸结晶器流场与液位波动不稳定性的模拟研究

来源 :第七届中国钢铁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ond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薄板坯结晶器内部的紊流流动与液位波动对铸坯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开发了连铸结晶器流场大涡模拟分析软件VCASTⅡ。采用控制客积法与SIMPLER方法对控制守恒方程在非均匀交错网格系统中离散、求解。采用大涡模拟分析紊流流场特征。同时进行了薄板坯连铸结晶器流场和液位波动的水模拟实验。模拟计算的回流区大小、涡心与撞击点位置等结晶器流场特征与水模拟试验实测结果吻合得较好。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对鞍钢股份第二炼钢厂3号超低头铸机结晶器窄面黏结现象的研究,通过对影响浇铸漏钢各项原因分析,确定了由于精炼白灰吸潮使钢渍中[H]含量高是造成结晶器窄面频繁漏钢的原因,经过改进白灰使用条件,优化精炼操作,有效地避免了结晶器窄面黏结现象。
对于板材,均匀的力学性能是优良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按照传统的做法,产品生产以后就进行机械性能测试。这样无法采取任何纠正措施。对过程进行控制要求在处理过程中对性能进行精确评估。达涅利研发了用于实时监视与控制板材的板材质量监控(POM)系统。对机械性能,例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的评估都完全借助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经验法和数据驱动技术得以完善,以将过程的不确定性包括进来。对于屈服强度和
通过检验分析研究了高碳钢连轧坯表面缺陷的类型和产生原因。高碳钢连轧坯的表面缺陷主要有表面划伤和皮下气孔轧后缺陷两种类型。连轧坯的皮下气孔轧后缺陷是由于连铸坯的皮下气孔缺陷引起的。减轻连铸过程水口吹氩流量是减轻连铸坯皮下气孔缺陷的一种措施,但减少吹氩量对连铸过程活跃保护渣层是不利的,完全限制吹氩量也是不可能的,为此限制了减少吹氩量这项工艺措施的应用。在连铸过程进行结晶器电磁搅拌,可以减轻连轧大方坯皮
受浇铸过程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管线钢头坯开始浇铸的部分存在大颗粒夹杂物,从而影响连铸坯质量,轧制后容易造成产品降级或用户异议。本研究对管线钢头坯热轧卷不同拉坯长度T[O]和夹杂物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头坯4m以内T[O]含量高,在0.0030%~0.0045%之间,4 m后T[O]小于0.0030%,接近稳定态浇铸水平,头坯2m以内热轧卷出现B类氧化物夹杂超标。基于本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切头2m
脉冲电流凝固细晶技术对金属无污染,技术装备简单,受到冶金工作者、特别是特殊钢冶金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上海大学在脉冲电流细化金属凝固组织的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着重介绍脉冲电流对高碳铬轴承钢凝固过程和组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与宝钢股份特殊钢分公司完成了3.7 t钢锭的工业试验,探讨了该技术工业应用的前景。
为改善双辊薄带连铸工艺布流系统的布流效果,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1:1的双辊薄带连铸机布流系统模型,进行水力学模拟实验,研究了I号和Ⅱ号两套布流系统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液面波动和流体流动混合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流量为8.7~14.5 m3/h的工艺条件下,与I号布流系统相比,Ⅱ号布流系统由于布流器的二次布流作用,熔池液面的波动显著减小,平均波高基本控制在±2.5 mm范围之内,停留时
压下区间作为轻压下技术关键参数之一影响实施轻压下对铸坯中心偏析和疏松的改善程度。为此在植晶溶质微观偏析模型和宏观凝固传热模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用于确定合理压下区间的轻压下偏析控制模型,分析了在不同位置实施轻压下对两相区偏析溶质元素的影响,从理论上解析了连铸高强度耐候钢YQ50NQRl和合金结构钢37Mn2的合理压下区间,工业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在模型所确定的压下区间内实施轻压下能有效改善铸坯中心偏析
本文通过一种简化的数值方法模拟了钢在连铸凝固过程中的枝晶生长现象,以中碳钢S20和不锈钢Al S1304为例主要计算了枝晶生长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微观组织参数。枝晶生长速率、温度梯度和冷却速率随凝固进程和坯壳生长而减小枝晶尖端半径和二次枝晶臂间距则随着凝固的不断进行距弯月面和铸坯表面距离的增长而增加;拉速的提高导致二次枝晶臂间距的粗化和枝晶尖端半径的增大。两种钢种的微观组织参数比较表明不锈钢因其特殊组
建立板坯结晶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高拉速下铜板温度分布特征,分析了拉速变化对铜板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计算结果与现场测定数据吻合较好铜板所覆极薄铬层对热面温度有影响弯月面强冷作用使宽面热面温度略高于窄面,受锥度影响,远离弯月面的窄面热面温度高于宽面,有效高度内铜板横截面温度分布趋势一致,并决定于冷却水槽布置、螺桂分布和结晶器与坯壳间接触状态等,1.8 m/min和2.0 m/min拉速时热面中心温度
本研究进行了线性电磁搅拌下低碳钢凝固实验。在T.Campanella等人枝晶破碎理论基础上,讨论了电磁搅拌强度对低碳钢凝固过程中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获得了线性电磁搅拌下的枝晶破碎准则,并通过0.22%~0.34%(质量分数)C钢实验验证,得到了CET发生时固相分率、枝晶间实际流速和液体平均流速,观察了铸坯宏观组织并发现凝固过程中电磁搅拌产生的植晶碎片,碎片长度约为1 mm(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