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之一。战后,整个西方社会都在反思战争的起因,寻求消弭战争的办法。作为当时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力量,美国基督教传教团体和教会领袖也加入到对大战的反思之中。他们主要从两个视角来反思战争和提出他们重建国际秩序的构想:其一,从国家间关系的视角,认为战争根植于人的思想,大战的根源在于长期主导欧洲的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即把国家间的关系相互争夺权力与利益的关系。他们提出,必须用新的观念和新的理想取代旧式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把国家间的关系建立在"天下一家"、"兄弟情谊"、服务、合作等耶稣基督的世界观念之上,也就是"使世界基督化"。从这一认识出发,传教团体逐渐开始把传教工作从个人拯救和"社会福音"扩展到国际关系领域,关注并试图解决普遍存在的经济剥削、种族歧视以及战争与和平等问题,通过把基督的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来重建国际秩序。其二,他们从跨文化关系的视角来思考战争与和平问题,认为大战的爆发还与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之间的不平等的关系有关,并提出了传教团体必须放弃基督教和西方文明优越的观念,以谦卑、同情的态度平等对对待非西方文明。一些教会领袖尝试把基督教与受到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玷污的西方传统相分离,对非西方文化表现出高度的尊重,认识到基督精神不仅存在于西方文化与社会之中,同时也可以在非西方文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由此进一步促进传教团体重新界定传教的使命:不再是把"福音"传给异教徒和"落后"的东方,而是让非西方文化来丰富基督教以及让基督精神充满整个世界,包括西方社会。教会人士对大战的反思促进了传教团体内国际主义思想的兴起,其思想遗产对解决当代国际冲突,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和谐共处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