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中老年人的身体肌肉质量、肌肉力量以及身体活动能力表现出随年龄递增而下降的特征称为"肌力流失"。肌力流失作为一种老年病症已被学术界认同,自上世界90年代初期,欧美学者对老年人肌力流失从定义、评价与诊断标准、肌力流失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抗阻训练的运动干预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报道:60岁以上老人肌力衰退约30%,80岁以上肌力衰退约近50%,并且老年人肌肉流失是跌倒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十多年来,在国内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推进,老年人的肌力流失相关问题的研究引起国内学者较为广泛的关注。人类的肌力流失虽是增龄性衰老的表现,属自然生理过程,但依据训练学理论,肌力流失也有其对人们日常劳作、身体活动以及年龄等因素的依存关系特征。由此可以推论,增龄性肌力流失存在着年龄的依赖特性,即不同年龄段肌肉流失速率不同;不同关节、同一关节不同功能肌群可能存在非均衡性衰退特征,并且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未见有关报道。因此、探讨肌力流失的年龄特征、下肢运动链各关节、同一关节不同功能肌群肌肉质量、力量的非均衡性流失特征,对制定有针对性的老年人肌力流失运动干预方案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共招募上海市56-70岁老年女性85名作为本实验的受试者,依据年龄段分为三组:56-60岁组(n=28)、61-65岁组(n=28)和66-70岁组(n=29);以29名青年女大学生为对照组。使用双能X线(GE)对受试者进行全身体成分扫描,获得上肢、躯干、下肢和全身肌肉质量分配特征(g)。使用全身等速肌力测试系统(Con-trex)对受试者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进行等长(5秒)和60°/S(5个重复)向心收缩模式的肌肉力量测评(考虑到老年人对测试工作量的耐受能力以及对老年跌到风险的影响等因素,本研究中只进行下肢肌肉测试,上肢肌力测试未列入本次研究中),获取髋、膝、踝三关节的等长与60°/S的等速度屈、伸肌力矩;取5秒等长收缩的肌力稳定值作为最大等长收缩力指标;取5个重复的等速测试中的最大肌肉力矩值(N·m)作为最大等速力量指标。所得数据均以体重进行标准化处理,依青年组的肌肉质量与力量为参考值,进行肌肉流失率的计算。应用SPSS22.0的单因素方差分析(LSD)对四组的肌肉质量与力量进行统计比较,统计学显著性水平为0.05(P<0.05)。研究结果:双能测试结果表明:肌肉质量的流失中,较之上肢与躯干,下肢双侧肌肉质量流失更为明显。56-60岁组、61-65岁组和66-70岁组下肢肌肉质量分别为青年组的86.73%、86.51%、85.07%,较之青年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各年龄段间的肌肉质量流失比较虽未表现出统计差异,但有其质量减少的变化趋势。肌肉力量流失主要是针对下肢运动链诸关节的肌力的测评价,以反映不同关节,不同功能肌群的肌力衰退特征。等长力量测试结果表明:髋关节屈、伸肌力矩在56-60岁组出现显著性衰退,分别为青年组肌力矩的82.09%、82.20%;66-70岁段出现较大幅度的衰退特点。踝关节伸肌力矩在56-60岁组出现明显衰退,为青年组的82%;66-70岁组出现较大幅度的衰退(屈伸力矩分别为78.9%、66.7%);膝关节屈、伸肌力矩在66-70岁组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分别为青年组的65.07%、80.77%,且有屈肌力矩较之伸肌力矩有着更大程度的流失特征。等速肌肉力量测试(60o/s)方面,在56-60岁组髋关节屈肌(77.07%)、膝关节伸肌(80.24%)较之青年组出现明显衰退;61-65岁组髋、膝、踝关节的屈、伸肌力矩较之青年组都出现显明性下降,且有膝关节表现出最大的流失幅度。因此60/s等速肌力结果显示:髋关节屈肌、膝关节伸肌出现较早的流失特征,60岁后三关节的屈伸肌力矩表现出明显的肌力流失拐点,且肌力流失最突出表现在膝关节上。有下肢运动链比较中,髋关节屈曲在各年龄组段都表现出较大的流失速率;膝关节屈肌力矩从61-65岁后发生明显衰退,表现出较快的流失速率;踝关节屈、伸肌力矩在56-60岁表现出流失的趋势,但更大的流失率表现在60岁后。在膝关节的增龄性肌力流失中,表现等速肌力较之等长肌力流失较早的年龄特征。研究结论:(1)相比于躯干和上肢肌肉质量,下肢的肌肉质量的流失出现时间较早,且在60岁之后出现加速流失趋势。(2)髋关节屈、伸肌的等长与等速度肌力、踝关节伸展的等长肌肉力量表现出较早流失特征。(4)下肢诸关节的屈、伸肌力在60岁后出现加速流失的拐点、且膝关节屈、伸肌力流失幅度最大,表现出诸关节非均衡性衰退特征。(5)下肢关节肌力的流失较之肌肉质量流失有着更早的年龄表现。(6)膝关节等长与等速度肌力流失有其年龄上不同步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