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交"理论新解

来源 :第八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s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阳交"出自《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多方解读,但始终无法提出有效方剂以指导临床,文章旨在阐释"阴阳交"理论发展与临床运用之间的脉络联系,发挥其指导临床的实际效果。从理论与临床双视角,对于大量古今文献进行研究。"阴阳交"理论不断发展,以"阴交""阳交"的概念指导临床,发展出"主客交""主客交浑"等新理论,提出了升降散、三甲散等一系列有效方剂。这种病理模型以及相关方剂,对于中医临床防治感染性疾病以及各科杂病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文章以《黄帝内经》九针不同的形状及功能为切入点,分析其实质是体现了中医在动态中认识疾病的基本思想,由此提出重视经络诊察、重视针灸手段的选取与运用的启示,以应对复杂
  目的:建立平喘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平喘颗粒中淫羊藿、黄芪、灸麻黄、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平喘颗粒中淫羊藿苷、黄芪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