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金属性氧化物界面LaAlO3/SrTiO3以其高迁移率和二维性质在近些年引起广泛关注.“电荷重建”模型被提出来解释其导电界面,认为LaAlO3与SrTiO3的极化不连续会导致电子从表
【机 构】
: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性氧化物界面LaAlO3/SrTiO3以其高迁移率和二维性质在近些年引起广泛关注.“电荷重建”模型被提出来解释其导电界面,认为LaAlO3与SrTiO3的极化不连续会导致电子从表面迁移到界面上从而形成二维电子气.最近的很多实验也讨论了LaAlO3中的剩余极化电势,但是极化电势的存在和大小仍然还在争论中[1][2][3].我们用电子束蒸发将一系列功函数从4.28eV到5.6eV的金属覆盖在LaAlO3(5层)/SrTiO3(已形成二维电子气)的表面,并研究覆盖前后的二维电子气的电输运性质.我们发现覆盖的金属对LaAlO3/SrTiO3的载流子浓度有一定影响.改变的载流子浓度和金属功函数的大小呈线性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电容模型来解释,拟合得到的LaAlO3介电常数为22.6,与块材的介电常数25近似.同时用5层LaAlO3作为隧穿层,我们可以测量覆盖金属和2DES之间的隧穿电阻.从隧穿电阻拟合出的势垒高度,也和金属功函数基本呈线性趋势.从结构的能带排布可以看出LaAlO3中的剩余极化电势和金属功函数共同造成了2DES载流子浓度的变化,并且我们可以推断出5层LaAlO3中的剩余极化电势为1.28eV.
其他文献
Emergent behaviors in ferroic oxides that stem from defect engineering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1 The ferroic orders provide the
Z-type hexaferrite Sr3Co2Fe24O41(SCFO)has been reported to exhibit the room temperature magnetoelectric effect with a very high magnetoelectric susceptibili
在本工作中,我们利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成功的制备了性能优异、形貌良好的厚度为~6nm的超薄BiFeO3薄膜.以此为基础,通过阳极氧化铝(AAO)模板辅助PLD沉积的方法,在该
氧化物薄膜因为其丰富的物理性质,已成为功能材料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氧化物薄膜是通过同质或异质外延的方式生长在基底上,通常薄膜中氧元素的化学剂量往往会偏离理论
Bi0.5Na0.5TiO3(BNT)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无铅压电材料,制约其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其热退极化现象.针对此问题,本文在0.94Bi0.5Na0.5TiO3-0.06BaTiO3(BNT-6BT)中引入极
LCoS器件在微投影、全息显示及光学调整器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而作为没有定型的研发型器件,LCoS器件以die-level方式制备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它制备成本低,其次,它可以
压电传感器由于高灵敏度、简单结构、易于集成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电子器件向小型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对于压电传感器中压电元件的要求越来越高[1].基于
采用共热分解前驱体法的简单工艺成功合成了氮自掺杂类石墨氮化碳(C3N4+x),通过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证明其中氮原子成功取代了氮化碳(C3N4)中的SP2杂化碳原子.进而,系统比较
首先介绍了纳米氧化锌(ZnO)的两种简单缺陷调控方法及其优良光催化应用,然后采用包覆前驱体低温水热合成法成功形状可控的氧化锌,由于包覆前驱体抑制氧化锌沿(001)方向生
近年来BiFeO3(BFO)薄膜的可反转光伏以及光电化学效应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较低的性能制约了BFO薄膜在实际中的应用。我们首先利用稀土元素掺杂实现了BFO外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