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组蛋白乙酰化作用对H+,K+-ATP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姜黄素组、熊去氧胆酸组,每组10只.采用水浸-束缚方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检测各组胃黏膜溃疡指数(Ul)和胃液pH值,观察其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并通过用Q-PCR法检测胃黏膜细胞H+,K+-ATP酶alpha(α)亚基mRNA,Western印迹法检测胃黏膜细胞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组蛋白乙酰化作用对H+,K+-ATP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姜黄素组、熊去氧胆酸组,每组10只.采用水浸-束缚方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检测各组胃黏膜溃疡指数(Ul)和胃液pH值,观察其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并通过用Q-PCR法检测胃黏膜细胞H+,K+-ATP酶alpha(α)亚基mRNA,Western印迹法检测胃黏膜细胞H+,K+-ATP酶alpha(α)亚基蛋白和乙酰化组蛋白表达,以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分析H+,K+-ATP酶基因启动子区乙酰化H3(acH3)水平.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溃疡模型组UI明显升高,胃液pH值明显下降,镜下可见胃茹膜出血坏死,溃疡形成,壁细胞H+,K+-ATP酶mRNA基因合成明显升高,胃粘膜H+. K+-ATP酶蛋白和乙酞化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H+,K+-ATP酶启动子基因位点组蛋白H3乙酞化水平明显升高。与溃疡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UI明显下降,胃液pH值明显上升,镜下胃茹膜损伤程度较轻,未见溃疡形成,壁细胞H+,K+-ATP酶mRNA基因合成明显降低,胃粘膜H+,K+-ATP酶蛋白和乙酞化组蛋白表达也明显下调,H+, K+-ATP酶启动子基因位点组蛋白H3乙酞化水平明显下降。姜黄素组与熊去氧胆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姜黄素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作用,调节H+,K+-ATP酶启动子基因位点组蛋白H3乙酞化水平,抑制H+,K+-ATP酶基因转录与表达,从而可有效地减轻大鼠胃溃疡模型的胃茹膜损伤,减少胃酸分泌,对胃溃疡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和分析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中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治疗和预后,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儿科住院,符合巨细胞病毒婴儿肝炎综合征诊断标准的73例患儿进行分析,并对住院期间治疗前后和出院后的更昔洛韦规范治疗的疗效、患儿的不良反应和生长发育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前后肝功能5项TBIL、DBIL、ALT、AST、TBA比较
目的:观察七氟烷维持下全麻与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小婴儿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的优劣.方法:选择小于3个月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Ⅰ组)20例,硬膜外复合全麻组20例(Ⅱ组),Ⅰ组全麻插管后以七氟烷吸入维持,Ⅱ组复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会阴部手术时肛门松弛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均麻醉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气腹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外
目的:探讨小儿心前区不适患儿临床诊断中平板运动试验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我院470例心前区不适患儿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其中男255名,年龄3-15岁;女215名,年龄3-16岁.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T2100跑台、CASE分析系统的活动平板机按改良Bruce方案行运动试验.分析试验前后的心电图特点及其原因.结果:470例受检者中,运动前后心电图均正常者共351(7
目的:探讨对患有重度肺动脉狭窄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以及评价对新生儿重度肺动脉狭窄进行早期药物及介入治疗干预后,其治疗结果以及右心室形态及功能的发育情况.方法:2011-2012年11例产前诊断为重度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闭锁患儿,男性2例,女性7例,出生后即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并接受相应的监护,应用前列腺素E维持动脉导管开放,在新生儿期的适当时机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术.对术前,术中以及术后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和治疗预后.方法:对2010年11月~2012年10月在医院住院的腹泻病患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其大便轮状病毒抗原,用酶速率法检测其心肌酶谱的改变.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达89.93%,使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治疗1周,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达96.2%.结论:轮状病毒可致心肌损伤,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
目的:分析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FPIP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01-2013.02.28期间科室诊断的48例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1)48例FPIPC中男性患儿27人(56%),女性患儿21人(44%).<3月23例(48%),3-6月14例(29%),6-12月8例(17%),>1岁3例(6%).2)喂养方式:纯母乳
目的:观察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特点及单用小麦纤维素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单用小麦纤维素对3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治疗效果,总结功能性便秘患儿临床特点、量化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的有效率、医生和家长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0例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月-11岁;病程为1月-5年.排便时间1-7天,平均2.80±1.45天;粪便性状呈Bristol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