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在婴幼儿期可引起喘息/喘鸣症状及体征的疾病较多,病因复杂,缺乏特异性体征,鉴别难度大,因此,儿科医生对婴幼儿期喘息性疾病需有系统的认识并建立一个良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
【机 构】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 沈阳110004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4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7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在婴幼儿期可引起喘息/喘鸣症状及体征的疾病较多,病因复杂,缺乏特异性体征,鉴别难度大,因此,儿科医生对婴幼儿期喘息性疾病需有系统的认识并建立一个良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
其他文献
药物滥用人员戒断药物后再次滥用药物率非常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药物滥用人员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社会排斥问题,成为其回归社会的困境.为促使药物滥用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在一线禁毒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案例,尝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药物滥用人员面临的社会排斥问题,并分析应对这些排斥问题的对策,包括政治层面:保障药物滥用人员获得平等的法律权利和其他公民权利;经济层面:参
截至2014年底,中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50.1万人(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9.6万人,艾滋病病人20.5万人),报告死亡15.9万人.经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33.1%上升到2014年的92.2%,其中男男性接触者传播比例从2006年的2.5%上升到2014年的25.8%.男男性接触者基于其自身的心理因素、高危的性行为方式等综合原因致使其成为了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为有效遏制
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内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流程,增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作用和成效,发挥禁毒社会工作的功能,探索一套更具个性、科学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模式,采用文献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梳理分析国内,特别是深圳地区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现状,对比境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模式,发现国内现行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存在的问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无缝对接机制不完善、部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到执行地报到、社区禁
标签理论认为个体变为越轨者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轨行为的标签,个体最终被标签为越轨者是其与社会互动的产物.笔者假设该理论适用于戒毒康复人员高复吸率的解释,以海南省某戒毒所520名具有二次戒毒与三次戒毒经历的男性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开展实证研究,以验证该理论,并根据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根据海南省三亚强制隔离戒毒所第6期"海南戒毒"1模式集中教育班60名"海南三亚籍"戒毒人员社会支持体系运行状况调查统计分析,其社会支持体系主要来自以家庭为基础的亲缘层面社会支持系统,以政府主导的正式社会支持体系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无法有效满足"海南三亚籍"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精神与物质层面社会保障需求;因此司法行政戒毒机关要深入挖掘戒毒人员家庭为基础的社会支持因素,循证对戒毒人员的戒治方法,同时加强与
中国大陆的戒毒医疗机构可以分为监所戒毒医疗机构和社会戒毒医疗机构两类,后者包括戒毒医院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通过对西安市四家社会戒毒医疗机构的调查,发现戒毒医院数量逐渐下降,相关专业人才缺乏,美沙酮门诊病患数量减少,门诊覆盖面不够,管理难度大.社会戒毒医疗机构总体发展状况堪忧.现实问题背后凸显出顶层设计的不足,相关政策、法律体系需要完善.社会戒毒医疗机构作为国家救治责任的载体,应对其功能准确定位
社区戒毒(康复)是一种对吸毒成瘾人员的开放式戒治和社会管控的帮扶机制措施、,更是一种以关怀、戒治、监控和引导为目标的专业社会工作.它是一种有计划的介入活动,坚持利他主义原则,与强制隔离戒毒制度有根本区别.后者是政府行政执法行为,主要偏重于社会公共管理,因此社会服务意识较差,对于吸毒成瘾问题过多使用社会控制手段.在过多强调对戒毒人员社会控制同时,司法行政戒毒机关限于资源、观念、体制等深层次原因,往往
本文以广州地区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工作为研究基础,结合社区为本模式的理念,内地社区禁毒政策、广州禁毒社工实践社区为本的经验和角色三个维度,探索广州社工在社区为本的支援及介入模式、介入成效.
药物滥用是人类历史长久以来的问题,由古时人们吸食鸦片到近代白粉(海洛英),以至近年流行的摇头丸、K仔及冰毒.都造成个人、家庭及社会极大的伤害.谈到伤害,滥药者的家人定必是直接的受害者,除非他们与滥药者完全分离,否则,无论彼此之间关系密切还是疏离,他们仍要每天朝夕相对.即使彼此分开了,心中亦因种种经历感受而充满纠结.滥药问题一直深受人们关注,过去大部份文献研究及探讨有关滥用药物者的个性、行为、用药原
近年澳门青少年吸毒呈报数字有明显下降,但同时本澳禁毒同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青少年吸毒模式渐趋隐蔽,社工更难于社区发现吸毒青少年并提供协助.在禁毒辅导方面,国际上亦已开始在医疗及成瘾行为上运用智能手机辅助治疗计划.因应澳门青少年吸毒模式的转变,且智能手机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年青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澳门青少年每天使用5小时以上智能手机,手机已成为接触青少年的重要平台.因此澳门特区政府社会工作局自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