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面罩辅助通气在全身麻醉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201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xszx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内镜面罩辅助通气在全身静脉麻醉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不同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600例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常规丁卡因鼻咽部浸润麻醉+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气道内表面麻醉,予鼻导管吸氧;B组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丙泊酚(0.5~1.0 mg/kg)、力月西(0.02~0.04 mg/kg),行内镜面罩辅助通气;C组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丙泊酚(1.5~2.0 mg/kg)、罗库溴铵(0.3 mg/kg),置入喉罩控制通气.比较使用不同麻醉方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及内镜操作难易程度的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经纤支镜灌洗及注药治疗空洞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5例空洞性肺结核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例)常规采用初治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n=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纤支镜灌洗及注入异烟肼0.3+利福平注射液0.15治疗.比较两组痰菌阴转,病灶的空洞吸收情况.
目的 报道胸部CT阴性的支气管异物病例,总结诊治体会,减少误诊误治,提高支气管镜在基层呼吸科适应症选择应用的认识。方法 对支气管镜检查中发现异物而胸部CT阴性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治疗患者痊愈。
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并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7支气管扩张并咯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n=23例)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如包括抗感染、止血、祛痰、扩张支气管、物理治疗等;试验组(n=24例)在常规临床治疗加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目的 A 45-year-old man with progressive dyspnea was found to have a parachordoma(PC)in trachea 方法 A 45-year-old man was hospitalized with long lasting(more than 1 year),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drug-res
目的 提高对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认识。方法 对3例成人支气管异物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患者异物均在右侧支气管,1例初诊右肺肿瘤,1例初诊右肺炎症,1例初诊右侧支气管异物。
目的 探讨结核性气道闭塞患者的气道介入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报道1例结核性气道瘢痕闭塞并肺不张患者经镜下高频电刀、球囊扩张等多种气道介入手段治疗方案。结果 左主支气管瘢痕闭塞患者予以气管镜下高频电刀联合球囊扩张及冷冻共10余次后,闭塞的左主支气管开通,左下叶完全复张。
目的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report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cheobronchial pleomorphic adenoma and review the relative references to enhance the knowledge of it.方法 A 38-year-old woma
目的 探讨体外膜氧合辅助下呼吸内镜治疗气道严重阻塞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2例经体外膜氧合辅助下呼吸內镜手术解除中央气道阻塞的临床资料、手术经过、并发症及手术疗效评估。结果 术后气道阻塞开放程度,病例1左主支气管开放100%,右主支气管开放50%,病例2气管开放90%,术中出血量病例1为70ml,病例2为300ml,术后呼吸困难症状及评分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无死亡。
结核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下表型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4月到2015年7月60例确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内科胸腔镜下表现特征。结果 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镜下主要表现为4种类型:胸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粟粒性结节型(多发或散在的小结节型、个别融合成大结节,直径1cm-2cm);胸膜肥厚、胸膜腔呈多房改变;纤维苔素沉积及粘连。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下冷冻介入治疗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近3年我科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胸腔镜微创冷冻介入治疗对胸腔内纤维包裹病变进行清除,再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融化残留的纤维组织。对照组单纯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置管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及胸膜粘连包裹改善的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