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报导了一种小尺寸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本方法主要是利用相转移试剂4-辛基溴化铵将金氯酸根离子从水相转移到甲苯有机相中,然后用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将其还原为金.在加入还原剂之前,先在有机相中加入一定量的壬烷基硫醇作为稳定剂,以此来控制金粒的生长速度,从而达到调控金纳米粒子粒径的目的.紫外-可见(UV)和红外光谱(IR)测量表明硫醇包裹的金纳米粒子的生成.透射电镜(TEM)表征进一步证实了小尺寸金纳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中心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北京)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导了一种小尺寸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本方法主要是利用相转移试剂4-辛基溴化铵将金氯酸根离子从水相转移到甲苯有机相中,然后用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将其还原为金.在加入还原剂之前,先在有机相中加入一定量的壬烷基硫醇作为稳定剂,以此来控制金粒的生长速度,从而达到调控金纳米粒子粒径的目的.紫外-可见(UV)和红外光谱(IR)测量表明硫醇包裹的金纳米粒子的生成.透射电镜(TEM)表征进一步证实了小尺寸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及由其构成的二维局域有序结构.
其他文献
采用柠檬酸盐法合成了Ba(ZnCo)FeO复合氧化物纳米材料,将其与传统的微波吸收剂铁粉分别均匀地分散于有机高分子黏合剂中,涂在铁板上,制成双层复合的吸波涂层,进行测试,得到性能良好的微波吸收材料.在总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波机理进行了探讨.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而新颖的振子-框架式微机械陀螺.对陀螺驱动特性和检测阻尼特性的分析表明,利用梳状叉指的侧向静电线驱动可获得较大的驱动幅度,利用检测端内框架和衬底之间较小的压膜阻尼效应,可提高检测模式的Q值,增大陀螺的灵敏度.同时介绍了陀螺制作的工艺流程.
采用简并四波混频(DFWM)方法测量了表面用2,2-联吡啶(bpy)进行化学修饰的CdS纳米粒子有机溶胶的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并考虑双光子吸收的修正因子,求得每个粒子的三阶超级化率的实部γ=0.42×10esu,虚部γ=2.02×10esu.用双光子共振增强作用和表面效应解释了表面修饰CdS纳米粒子相对于裸的CdS纳米粒子(水溶胶)三阶非线性增强的原因.
本文用二相液-液系统方法合成出颗粒直径为6.9±0.1nm的银纳米溶胶,UV-Vis光谱研究表明该相为稳定的、粒径分布范围小的单分散系统.并且,通过自组织方法获得了二维有序的银纳米粒子阵列.
电化学样模合成法是制备有序金属纳米线阵列的重要方法.本工作采用电化学及非电沉积的方法在氧化铝模板中沉积了各种不同的金属,利用酸或碱溶解除除氧化铝后得到各种金属的纳米线.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逐步溶解样模过程中纳米线阵列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
本文研究了含不同比例C的聚乙烯基咔唑(PVK)/花生酸(AA)/C混合体系在气/液界面上的单层分散性质并将其组装成LB膜.利用复合膜中花生酸镉分子与硫化氢气体的反应制得硫化镉纳米粒子,从而得到C/PVK/纳米粒子功能复合LB膜并测定其UV光谱.
纳米科学技术是21世纪主要高新科学技术之一,它将对信息科技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概述了纳米科学技术,并重点介绍单分子STM成像和单分子操纵两方面的工作.
利用合成的ABO型纳米复合氧化物BaSrTiO材料制作了电阻型湿度敏感元件,对元件进行湿敏特性测试后表明:该元件的阻抗-湿度特性良好,电阻范围适中,湿滞小,不需加热清洗.同时研究了其直流充电-放电特性和交流复阻抗特性,分析了敏感机理.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PPV/TiO及PPV/SiO纳米复合膜.通过荧光光谱及透射电镜的测试,研究了纳米TiO,纳米SiO与PPV的界面效应对PPV发光性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PPV/TiO及PPV/SiO纳米复合膜的发光机制.
微毛细管电泳芯片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样品分离技术.本文介绍了微型芯片的设计、加工、检测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系统软件设计,分析了注样管和分离管道的伏安特性,给出了某种样品的动态分离谱图,提出研制一种集包括从样品注样到分析所需的微型芯片及其后续检测电路于一体的微芯片,从而组成微型化仪器是今后电泳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