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湖和邵伯湖中华绒螯蟹放流效果评价

来源 :第五届中国湖泊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开捕后逐月抽样调查中华绒螯蟹壳长、壳宽和重量及社会调查各月捕捞产量、市场价格等,对中华绒螯蟹的放流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邮湖和邵伯湖放流中华绒螯蟹壳长、壳宽和体重呈现相同变化趋势;从规格上,一龄蟹种大部分开捕后的6-7月份被捕捞进入湖区养殖网围;从肥满度上,高邮湖横桥村水域可以增加放流量,马棚水域可以减少放流量;从经济效益上,放流大眼幼体效益高于放流1龄蟹种;高邮湖和邵伯湖中华绒螯蟹回捕率分别为11.07%和4.79%,产出/投入分别为5.10和6.69.高邮湖和邵伯湖放流中华绒螯蟹为渔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加了湖区生物多样性.
其他文献
在高密度建成环境中的三维复杂空间系统里,把各个功能空间联系起来的立体交通网络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传统的基于图论的空间表示方法以及空间分析方法,更多的是关注于较大尺度的,基于平面维度的城市.但是在城市向更高密度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一种针对三维复杂城市空间系统的表达以及分析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图论的空间模型的定义以及它在城市设计领域的应用,其次梳理对比了现有的基于平面城市的各种表达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为设计与建筑领域提供的新的契机空前巨大.尤其是对于双曲面表面的制作,3D打印技术等为其提供了保障.然而,这些技术也同时展现出其独有的困难:均质材料的分层与生成往往需要妥协支撑结构;整体组成主要取决于立方体的重量增长与尺寸增加后的制造时长.希望通过实验与机器人材料挤出成型能发展出新的技术,从而将这些限制最小化,并且在不运用模具的前提下完成轻型双曲面结构的制作.本文首
此论文调查被动动力行为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借由一可展开遮篷的设计,描述使用可动构件被动响应非单一环境条件所需的设计策略."热能致动器"的原理是应用热能到机械能间的能量转换.此论文中描述遮篷设计的材料和构造,该遮篷对应于各环境因素的被动反应之间的转变逻辑,以及用户如何以手动操控来覆写自动的被动反应,讨论借此手动操作来消除自动的被动反应和使用者偏好之间的潜在冲突.并讨论被动动能驱动的设计策略应用于更广阔
为了探讨长期水淹胁迫对秋茄的影响,一方面从宏观形态和组织形态及细胞超微结构方面对秋茄进行观察,长期水淹处理的秋茄植株矮,分枝和叶片较少,叶片单宁含量减少,致使叶片多被啃食,为防止水分流失,叶片增厚,角质层厚度增加,海绵组织细胞间空隙变大.根皮层形成大量气生根,上皮细胞壁角质化,皮层中形成大量通气组织,从而贮藏氧气及二氧化碳以维持秋茄正常生长.此外长期淹水导致了叶绿体膨胀,基粒片层与基质片层稀疏,部
由于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致使淮河入海无路,入江不畅,加上特定的气候和下垫面条件,淮河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举世闻名.淮河中游横穿安徽,每次区域性洪涝安徽受灾首当其冲.每次淮河大水,由于淮河干流水位较高,安徽沿淮因外水顶托,内涝无法外流排出,造成"关门淹".安徽沿淮洪涝多发的成因:一是历史因素,元、明两代淮河水系受黄河扰乱,入海故道被淤废;二是地形地貌因素,特别是上下游落差不均衡、支流
利用OSL方法估测年代,基于粒度指标及区域气候记录对比,对鄱阳湖风成沙质地层松门山SMT-01剖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揭示剖面时代约为1690-1810A.D,对应小冰期中的一个暖阶段,但剖面记录认为冬季风加强是18世纪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剖面记录了冬季风演化的一个完整旋回,以突变开始,以渐变结束,与星子LS-01剖面所揭示的小冰期最后一个冷期冬季风演变过程是一致的.冬季风变化与汉口、上海的10a尺度
经引水等综合整治后,西湖外湖、西里湖TP浓度累计下降58%和78%,TN浓度累计下降16.7%和7.7%,透明度提高100%~200%,富营养状态得到极大缓解.比较1986年治理前,西湖各湖区因来水、引水和排水格局差异较大,TP浓度的年内变化特点及驱动因素也存在较大差异:杨公堤以西的上游湖区因优质水源补充TP浓度总体较低,同时受流域降雨径流面源输入影响呈现时段性升高;杨公堤和苏堤之间的中游湖区优质
针对温州永兴基地的红树林人工湿地-海水养殖耦合系统,开展土壤氮素循环研究.采用PVC顶盖埋管法研究氮的矿化速率及土壤垂直面氮素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探讨红树林人工湿地在耦合海水养殖系统中的潜力.研究结果显示:水分条件是影响红树林人工湿地土壤氮矿化速率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土壤深度和温度;此外,有机氮矿化速率还受养殖污水的灌溉和排干过程影响,定期排水对人工湿地土壤氮形态转化具有促进作用.
以上虞滨海新城建设的人工湖为研究对象,分析规划水源的水质条件和源水预处理试验效果;在当前外围水源难以满足湖泊水质目标的情况下,提出对湖泊水体进行循环处理的设计思路;结合湖泊形态特征,提出了由湖区外循环、湖区内循环和湖区生态防治系统组成的湖区水质净化系统.
湖泊底泥的运动过程产生了内源污染,加剧了湖泊生态环境的恶化.研究湖泊底泥在波浪作用下起动规律,可为研究湖泊的水质变化成因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本课题在试验室里利用大型波浪水槽,在波浪作用条件下对太湖、龙感湖、巢湖的底泥进行了起动试验,并着重研究了底泥在不同密实度下的泥沙起动规律.通过试验实测底流速与波浪理论公式计算流速值的比对,可以看出用波浪理论公式计算泥沙起动的最大波动底流速和起动切应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