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本中心68位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靶点的单极电图,了解不同心腔消融靶点的单极电图特征。方法:68位患者的行电生理检查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通过三维标测系统,采用双极电图标测到室性心律失常最早激动点。对最早激动点进行消融,功率30W,温控43℃,流速为17ml/min,局部消融60s,并在最佳消融点周围进行巩固放电。室性心律失常消失,再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无效被认定为手术成功。单极电图标测,低通设为0.5 Hz,高通设为30 Hz以滤过远场感知。通过100 mm/s记录双极标测最早点的单极电图。记录单极电图电生理特征:1.单极电图形态;2.单极电图到QRS起始时间;3.单极电图初始挫折时程及电压。术后常规随访3月,随访内容包括12导联EKG,24h holter。无消融同种室性心律失常再发视为手术成功。结果:68例患者中,35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成功消融33例,94.3%),16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成功消融15例,93.8.3%),10例起源于右室心腔(成功消融8例,80.0%),7例起源于左室心腔(成功消融5例,71.4%)。在多数成功消融靶点,单极电图表现为QS形态。少数患者,成功消融靶点处单极电图呈现rS形态,通常在右室流出道,成功消融靶点处单极电图表现为W型;在左室流出道通常表现为起始部多向小碎裂波,或起始部小q波,既以一个大的QS波形电图;在左室右室则多表现为起始部小q波,或直接表现为一单向QS波,或rS波形。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心腔其消融靶点局部单极电图有所差异,在右室流出道,单极电图通常呈W型,通常第一个下降支小于第二下降支;而在左室流出道,通常表现为起始部小碎裂的单极图形。而在右室或是左室,局部单极电图差别不大,均表现为起始部小q波,或直接表现为一单向QS波,或rS波形,有效的识别局部单极电图无疑将有利于提高消融靶点的识别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