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大豆品种结荚习性基因型分布规律分析

来源 :第二届植物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w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荚习性是大豆的一种重要的形态、生态和育种习性.虽然前人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其做了大量研究,并已经克隆了控制结荚习性的基因Dt1,但结荚习性的表型鉴定仍是难题.本实验利用已经建立的结荚习性基因型的方法,通过鉴定各生态区遗传多样性的代表品种来分析大豆结荚习性的分布特点,为育种及其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基因型的分布呈现各类型的差异性,同时同一分类标准结荚习性在各类型中均有其独特的分布规律.
其他文献
Insect wing diversity is evident among the different orders, families and genera.This diversity is expressed by the disparity of structures of the wing, its size, shape, arrangement and number of vein
会议
Morphological studies of the reproductive systems of insects contribute to our knowledge of reproductive biology (Tsai and Perrier, 1996; Araújo et al., 2005, 2010; Freitas et al., 2010).Leafhoppers a
会议
Species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at the core of understanding biodiversity, biogeography and macroecology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ity, origin and ev
会议
Delphacid planthoppers, including the brown planthopper (BPH) Nilaparvata lugens, the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Sogatella furcifera,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Laodelphax striatellus, are the main des
会议
对于北方偏粳型杂交稻而言,在亲本中引入了籼性血缘,杂种优势增强,表现出如高秆、大穗等强大的生物优势;但后期由于抗寒性差,造成结实率低,产量潜势并不能充分发挥,米质差本文以北方杂交粳稻骨干亲本及其组合为材料,采用程氏指数法和SSR分子标记法,对亲本籼粳成分与杂种产量和米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粳稻骨干亲本的程氏指数在13.5~ 19.3之间,偏籼系数在0.12~0.38之间,采用程氏指
Cixiidae are regarded as a plesiomorphic group of Fulgoromorpha.Neither the monophyly of the Cixiidae nor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Cixiidae have been satisfactorily clarified (Coetto
会议
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稻作病害,在世界各个水稻生产国或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实践证明,在众多的防治措施中抗病品种的培育和种植是控制该病害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而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则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和核心.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起,各类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加速了稻瘟病抗病基因的发掘和利用这一领域的发展.
会议
为了尽可能降低植物病虫害给作物生产带来的损失,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一些落后地区,有机、无机农药过量施用或滥施现象随处可见,除了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之外,也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所以,培育抗病作物一直以来是遗传育种等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也是提高作物抗性最经济、最有效、最环保的策略.概括而言,随着生物技术不断进步,作物抗病基因方面的研究先后经历了由克隆获取单一抗性功能基因向广谱
淹涝是水稻生产上常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全世界有25 %-30%的水稻容易受到淹涝危害;我国稻作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多雨潮湿地区和北方低洼沼泽地带,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目前,最耐淹涝水稻FR13A的耐淹涝主效基因Sub1A-1已被克隆,并已培育出携带Sub1A-1基因的耐淹涝水稻新品种,在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已进行推广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还没有耐淹涝水稻不育系以及耐淹涝杂交稻方面的报道.
大豆胞囊线虫(SCN)是取食于大豆根部、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微观蛔虫.截止目前在我国共发现1、2、3、4、5、6、7和14号等8个生理小种,其中4号致病最强,1号和3号发生普遍.选择和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有效途径,通过发掘和利用抗病基因或抗性相关标记对加速选育抗SCN的大豆品种(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品03-5373是优异抗源,含有国际上公认的抗大豆胞囊线虫抗源Peking、灰皮支黑豆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