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近年来便携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等储能器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金属锂在地球上储量有限,相对于锂来说,钠在地球上的储量更加丰富而且便宜,因此开发新型钠离子电池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1.红磷作为一种储钠性质优越的材料,其理论容量约为2596 mAh g-1,但是由于其导电性较差,所以通常需要碳材料复合增加其导电性来保证良好的电池性能2.
【机 构】
: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哈尔滨 15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便携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等储能器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金属锂在地球上储量有限,相对于锂来说,钠在地球上的储量更加丰富而且便宜,因此开发新型钠离子电池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1.红磷作为一种储钠性质优越的材料,其理论容量约为2596 mAh g-1,但是由于其导电性较差,所以通常需要碳材料复合增加其导电性来保证良好的电池性能2.
其他文献
大气悬浮颗粒物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形态和化学组成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大气悬浮颗粒物具有尺寸的多样性,形貌的个异性,相及化学组分的复杂性等特点,且展现了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均一性及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此外,悬浮颗粒的小粒径使得其表面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导致有些颗粒表面在大气的传输过程中会粘附一些其他的颗粒物。我们收集了北京严重雾霾天气时的悬浮颗粒,通过利用SEM-EDS等技术手段分析了
由锗硅核壳纳米线构成的量子点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构建下一代量子计算机的纳米结构。尽管理论预测该结构会有很高的电子迁移率和可调的g因子,目前仍然没有可行的方案来实现这一纳米结构。其难点是很难实现理论预测中的极为干净且无缺陷的相干应变锗硅界面。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存储器件的存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发展了多种新型存储原理与技术,而相变存储器(PCM)则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主流存储器。在外加脉冲作用下,相变存储材料会在非晶态与晶态之间快速而可逆的转变,利用两种状态伴随的折射率或电阻率的差异来进行信息数据的"0"、"1"存储,因此开发新型相变存储材料以及对其材料结构和相变机理的研究至关重要。
纳米层状复合材料由于具有丰富、可控的微观结构特征,有望实现兼具诸多优良结构、功能特性于一体的新型复合材料[1]。传统纳米层状复合材料很难实现大块体形式,限制了其工业应用。近年来发展的累积叠轧焊(ARB)[2]技术为制备大块体纳米层状复合材料提供了可能。
侧向光伏效应(LPE)在位置敏感探测器(PSD)中有很大的实际应用前景,因此备受关注[1]。光斑位置与光伏大小的线性关系以及光响应时间是衡量PSD性能的重要参数,在之前的研究中观察到基于Si的PSD中有很快的光响应速度,但其位置的敏感性远小于金属/半导体结构的器件。红磷是一种窄带隙n型半导体,与p型硅之间能够形成很大的内建电场,利用红磷的光电性能制备出的PSD可以极大地提高器件性能。
从目前世界火力发电技术水平来看,提高火力发电厂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作介质(蒸汽)的参数,即提高蒸汽温度和压力。提高蒸汽参数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是金属材料耐高温,耐高压问题。超超临界机组的关键部位是高温高压蒸汽管道,集箱,过热器,再热器和水冷壁管等。
非晶薄膜在原子尺度上更加均匀,可以使RRAM性能更稳定,YFe0.5Cr0.5O3-X的结晶温度高达1150℃,能在高温条件下制备出非晶薄膜,使其成为阻变存储器的理想材料.YFe0.5Cr0.5O3-X电致阻变的物理机制符合导电细丝模型,氧空位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文通过控制薄膜制备过程中的氧分压获得了具有不同氧空位浓度的样品,并系统研究了氧空位浓度对电致阻变特性的影响.
所有材料都有压阻特性,然而不同于金属材料,半导体的压阻效应不仅源于尺寸的变化,而且更敏感于其半导体特性(能带的变化).自1954年硅压阻效应1被发现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如火如荼,并基于此效应,硅的各种压敏传感器被广泛应用.随着材料尺寸的减小,它们的可承载的弹性应变大幅提高,比如硅体材料的应变极限一般小于0.1%,而微米或亚微米尺度的硅应变一般高于1%.
钙钛矿结构稀土锰氧化物ReMnO3(Re代表稀土元素)因其显著磁电阻效应而广受关注1,这种基于Mn3+和Mn4+之间双交换作用的磁电阻的现象被称之为庞磁电阻效应2.控制烧结气氛制备了不同氧含量的La0.9MnO3多晶陶瓷,研究了氧含量对La0.9MnO3多晶陶瓷的磁性、输运性质、磁电阻和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含量降低会导致产生大量的Mn3+,减弱了Mn4+与Mn3+离子之间的双交换作用,降低铁
由于Pt/C材料具有资源稀缺、价格昂贵和催化稳定性差等缺点,寻求更加有效、廉价的非贵金属或非金属氧还原(ORR)催化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氮掺杂碳材料因为具有接近Pt/C的催化活性和优于Pt/C的催化稳定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含氮量丰富的化合物例如聚苯胺2、三聚氰胺3等是合成各种形貌氮掺杂碳材料的理想原料.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模板法制备氮掺杂碳纳米带,即利用棒状三聚氰胺超分子为骨架包覆不同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