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2004年到2005年校级课题中,我系与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对中医隐症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发现中医隐症确实存在,广泛分布于五脏中.本研究共调查和观察无症状健康体检人数93人,年龄32岁~76岁,其中男性60人,女性33人.门诊观察56人,病房观察37人.调查和观察中发现有中医隐症者52人本文报告结果。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4年到2005年校级课题中,我系与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对中医隐症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发现中医隐症确实存在,广泛分布于五脏中.
本研究共调查和观察无症状健康体检人数93人,年龄32岁~76岁,其中男性60人,女性33人.门诊观察56人,病房观察37人.调查和观察中发现有中医隐症者52人本文报告结果。
其他文献
慢性乙型肝炎是现代医学概念,中医并无此称谓,中医如何诊断尚不规范。因其常以黄疸、胁痛、胁下积块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故中医将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黄疸”、“胁痛”、“积聚”等病证。但慢性乙型肝炎患的临床表现复杂,有的患者缺乏上述有诊断特征的表现,如何作出中医诊断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以《中医内科学》为诊断依据,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病名诊断进行了研究总结。
目的:通过对肝郁气滞证及肝火炽盛证患者双手六部脉进行脉象描记与分析,揭示其脉象信息特征,探索病因病机、证候与脉象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根据传统中医诊脉三部九候方法,分别对34例肝郁气滞证、28例肝火炽盛证患者及25例正常人群,进行寸关尺六部脉象信息的动态采集与描记,并运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中医脉象分析方法。结果:62例患者中有42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中医湿证舌脉象信息参数,以期为慢性胃炎中医湿证的诊断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采用TP-1型中医舌脉象数字一体化分析仪,检测慢性胃炎常见证型的舌脉象。结果:(1)脾虚湿阻、湿浊中阻和脾胃气虚三型的舌色指数显著高于脾胃湿热、肝郁气滞合并肝胃郁热以及脾胃虚寒型;湿浊中阻、脾虚湿阻、脾胃气虚和脾胃虚寒四型的苔色指数显著高于脾胃湿热以及肝胃郁热型;脾胃湿热、湿浊中阻、脾虚湿阻湿证三型的舌苔薄厚
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医闻诊-声诊存在弊端的分析,提出应用现代科学仪器(如数字声图软件等测试)及方法来代替凭听觉诊断疾病的传统声诊方法,客观地对声诊的内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科学地作出判断,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研究其诊断客观化,应该是我们开展四诊客观化研究的新课题。并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开展中医咳嗽证型声诊客观化研究的设想。
新世纪规划教材对滑脉阐释如下: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皆可感到.临床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机理分析:说:"滑者,阴气有余也."痰湿留聚、食积饮停,皆为阴邪内盛,邪气充渍脉道,鼓动脉气,故脉见圆滑流利.火热之邪波及血分,血行加速,则脉来亦滑但必兼数.滑而和缓之脉为平人之脉,多见于
目的:揭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舌质、舌苔及舌苔剥脱表现的总体特征,及其不同证候之间舌质、舌苔及舌苔脱落表现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考察舌质、舌苔变化及舌苔剥脱情况在不同证候分组中的差异,并与慢乙肝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舌质红绛、舌质暗或青紫、舌苔厚、舌苔腻、舌苔黄总的出现频率均超过50%;舌质红绛在肝胆热毒炽盛组最多,高达92.4%,热毒
脉诊是中医极具特色的诊法之一.脉诊的客观化研究亦日益深入.在脉图的分析方法研究方面,有时域分析方法、频域分析法及小波分析法等.但这些分析方法对于脉象判读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至今少有人探讨.某一种脉象用某一种方法分析所得到的信息是否更全面、更具有特异性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用时域、小波分析方法对平、弦、滑脉脉图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分析脉图的准确性和灵敏性,为脉诊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传统脉诊主要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以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并用语言文字加以描述,缺乏客观评价标准.脉诊的客观化成为必然,这将对提高脉诊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脉图的分析方法从最初单一的时域分析法发展到目前广泛应用的频域分析法、小波变换等,多种分析方法的介入为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用时域、小波分析方法对平、弦、滑脉的脉图参数进行分析,并作两种方法所得脉图参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或痉挛等因素而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所致,是临床常见急重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中医学中没有AMI的病名,但根据西医学有关AMI的定义和临床表现通常将其归属为真心痛、厥心痛、卒心痛等范畴.本文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系统检索并分析了1996年1月~2005年6月近10年AMI中医证候学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对AMI
高血压病是指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且伴有心、脑、肾及血管损害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是脑卒中、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北京市卫生局2004年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北京市高血压患者约200万,位居北京市不同人群生活方式疾病的第2位,60岁以上人群则为第1位.可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而高血压病防治已刻不容缓,开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应成为慢病防治的当务之急.